深層次思維的缺陷引起分化,初二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期,學習有方法
初二開始,學習的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邏輯思維”為主。學生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於是就被分化下來了。初二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期,學習有方法。
一、初二分化的實質是深層次思維的缺陷
被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視野太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初二學生為了學習需要做出重大調整。
改善學習方式。初二學生需要養成愛動腦筋的習慣,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學習上,可以提出問題,往往就成功了一半。
拓寬知識面。初二學生需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也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到了初二,不要只強調學生的分數,而要看成績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死記硬背,還是明白了道理?是獨立思考,還是僅僅模仿而已?需要關注的是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二、防止初二分化,需要培養學習的意志力
對於初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於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在小學學得很輕鬆,他們錯誤地以為,取得好的成績,原來如此簡單,不認真不努力也可學好。養成了做事馬虎,不求勝解,怕吃苦等不良習氣。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二倍。這時,不努力是絕對學不好的。由於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又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點苦,怕受點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習不紮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如何培養學生刻苦、勤奮的優良品格?首先是要有主觀願望,有一個自己去努力的目標,其次是控制力和忍耐力。把主觀的願望,和控制力,和忍耐力融合為一體,就成為一個人的意志力。對於剛進初二的孩子,意志力是培養的目標。教育學生,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勤奮學習是不可能的。任何的機遇都是勤奮勞動獲得的,只有拼奮鬥,才是通往成才的橋樑。
三、防止初二分化,需要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的學習終身受益,也是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於非智力因素。然而,小學生、初一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
為了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需要培養孩子細緻、紮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會學習的學生必定有經常反思的習慣,會進行習題整理,方法總結。做題好的學生有個非常相似的學習習慣:不僅都有個習題整理的本子,並且都視這個本子為寶。
初二學生養成嚴謹、紮實、高效的學習習慣,認真複習鞏固初一階段所學知識,把初二階段的學習內容掌握好,就可以增強初三學習階段的實力,以利於在後續的學習階段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