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日本人將中國的東三省叫做“滿洲”,例如日本在1905年打贏日俄戰爭、奪取了中東鐵路南段後,將該段鐵路命名為“南滿鐵路”;又如1931年爆發的“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叫“滿洲事變”。
“九一八事變”之後,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外交談判。在談判桌上,日本代表開口閉口是“滿洲”,而國民政府代表則總是強調“東三省”,雙方不要説政治立場不一致,就連地名稱呼,都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根本就無法取得一致。
當年的日本人將東三省稱作“滿洲”,其實是有其歷史淵源的。
早在有“東三省”稱謂之前,就有“滿洲”的稱謂。不但中國人這麼稱呼,就連西方人也稱中國東北地區為“滿洲”。
其中,沙皇俄國在早期,沿襲了滿族人的叫法,直接採取拿來主義,將中國東北土地稱為“Mаньчжурия”,這個詞讀法是“滿洲利亞”,意思是“滿族人的地盤”。
從清朝中葉開始,英國人也普遍地將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其相應的英語單詞為“Manchuria”,讀法也是“滿洲利亞”,幾乎是直接將俄語詞彙吸收進了英語。
日本是從明治維新之後,才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東北地區。當年的中國東北,地廣人稀。
為什麼地廣人稀呢?因為清政府認為:東北大地是滿族的“龍興之地”,不容破壞,因此,清政府不允許漢人移民東北。
所以,當明治時期的日本偵探到中國東北土地“考察”時,放眼望去,延綿無際,人煙稀疏,物產豐富,整個感覺就是兩個字:震撼。
不但震撼,而且日本人還覺得,清王朝簡直是“暴殄天物”。放着這麼好的一大片土地,荒置不用,也不肯將它“借給”大和民族來使用,真是“自私至極”、“豈有此理”。
日本人開始將目光投向東北大地後,在報告裏對這個地區的稱呼,也沿用了當時在國際上的通用詞彙——“滿洲”。
那麼,“東三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真正普及開來的呢?其實,這個漢語詞彙早就有了,只是在國際上,並不通用而已。
1907年,東北改制,大清國正式設置“東北三省”,並任命了“東三省總督”。這時,“東三省”這個漢語詞彙,才開始真正傳播開來。這個事情,又與歷史上另一件事有關——“闖關東”。
因為清朝在早期乃至中葉,都不允許漢人移民到中國的東北地區,所以直至1860年代,中國東北地區都很少能見到漢人。
那麼東北地區的漢人後來是怎麼來的呢?
1860年後,清朝對於漢人移民東北這件事,儘管法令還在,但是管制逐漸開始寬鬆,一些漢人開始移民東北。到了1875-1878年,大清國的華北地區,主要是山西、河北、山東等地,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饑荒,餓死人數高達一千萬左右,這件事,史稱“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迫使大量的華北百姓遷徙,大部分向東北方向走。這個現象,在當年叫做“闖關東”,意思就是到山海關以東去闖蕩、謀生存。
這個“闖關東”的熱潮,持續了二、三十年。中國東北地區出現了大量的漢人,他們主要來自於山東和河北。
由於漢人的湧進,改變了東北地區的民族結構:漢人超越了滿族、蒙古族等民族,成為了東北地區的第一大民族。
到了20世紀初,清政府意識到:必須防衞東北,否則無以阻擋沙俄和日本的進攻,而要防衞東北,則必須繼續大量引入漢人。
1907年,清政府廢止了“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三個職位,將東北原本的軍事建制,改成行省建制。
於是,清政府在中國東北地區,設置了三個行省,分別是“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時稱“東北三省”,簡稱“東三省”
這件事被稱為“東北改制”。相應地,清政府設置了一個新的職位——“東三省總督”。第一任總督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徐世昌。
經過1907年“東北改制”之後,“東三省”這個稱呼迅速傳遍大清國的大江南北。報紙,雜誌,書刊,官樣文書使越來越多的國民,在提及關外地區的時候,開始稱之為“東三省”。
那麼,大清國1907年“東北改制”了,為什麼日本人沒有跟着大清國、改稱“東三省”呢?
原因之一:習慣了。在“東北改制”之前,日本人已經叫“滿洲”叫了39年了。日本的報紙、書籍、雜誌、教科書一直都這麼叫。大清國在1907年改稱“東三省”,日本人覺得不習慣,反而是喊“滿洲”喊習慣了。要改就是全民改,工程太大,改不了。
原因之二:戰勝國心態。當時的日本人瞧不起清國,在他們的眼中,“滿洲”是日本皇軍在1905年從俄國人手中打下來的,他們才是滿洲的主人。所以,日本人才不管你大清國怎麼改呢,依然稱之為“滿洲”。
這樣,在清末乃至民國時期,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中國人叫“東三省”,日本人叫“滿洲”,各搞一套,你喊你的,我喊我的,直至日本戰敗之後。出於對戰勝國的敬畏,日本人才不敢再提“滿洲”、以免刺激中國。從那以後,“滿洲”二字才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