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當中介,掉價麼?

最近熱議一個事情,鏈家貼出來中介的學歷,裏面不乏北大,復旦,浙大,南大的。

很多人很失望,覺得名校學生,國之重器嘛,意思是都該去從事體面的工作。

我記得曾經有個節目,一清華的博士問高曉松,怎麼找掙錢的工作。高曉松怒斥,説:

“名校培養你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這才是一個名校生該有的風範,而你直接問我該找什麼樣的工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覺不覺得自己愧對清華這十多年的教育?”

網上一片叫好,和今天有點像。

這邏輯乍一聽挺有理,其實説不通。

我們先從人的訴求來講,就拿高曉松本人説事兒。

他自己難道就不愧對清華的教育?

他讀的是清華的電子系,按理説畢業了就該去做芯片,本科念信電系,研究生念電路與系統,這是大部分芯片工程師的來源。

曉松比我大一輪,他那個年代本科畢業就該去做研發了,他怎麼沒去呢?

事實上,他都沒畢業,他是肄業生,沒畢業幹嘛去了呢?泡妞去了。

打死我也不信他唱《同桌的你》是為了讓國家相信什麼真理。

大家都是男人嘛,泡妞就説泡妞,不丟人。

所以咱們這位前浪的經歷,和他批評後浪的説辭,完全對不上。

我覺得,曉松年輕的時候多半是熱愛,愛上音樂了,想幹嘛就幹嘛去。後來發現這玩意還挺賺錢,有倆錢過的挺滋潤,就滿世界浪去了。

過了中年,喝醉了酒駕,撞傷了人,蹲個監獄,再出來就紅了,心態不一樣了,點評後浪,告訴你們,不要賺錢,不要唱歌,不要學我,要去做芯片,要如何如何,否則對不起清華這十幾年的教育。

其實,就這麼檔子事兒。

這是站在個人的角度。我一直覺得,道德是內褲,是拿來要求自己的,你非要把自己的內褲給別人穿,顯得很奇怪。

如果曉松老師反思,説自己這輩子,有點對不起清華的教育,我聽了可能覺得蠻好。

如果你讀過過去的文章,我説過這個話題。

我在本行業做到第八年的時候,轉型全職做投資去了。我太太曾經跟我説過曉松老師罵清華學子的那番話。

她跟我講,你耗費了多少教育資源,多少行業資源,最後年紀輕輕沉迷於買空賣空的遊戲,你不覺得是一種浪費麼?

我太太跟我説這話,是合適的,換作外人肯定不合適。

你想做什麼,喜歡過什麼生活,首先是你的自由。

所以你要是北大畢業,熱愛中介事業,我覺得沒毛病。

第二個角度是什麼呢?

是個別人,也沒那麼重要。

你要是説我當年的同學們,全都不務正業,一定是哪兒出了問題。

就像我們每年有80萬的醫學畢業生,但做醫生的,只有2萬多,這明顯是有問題。

這種情況下也不能一味的指責學生,而要找出人家不肯當醫生的原因,解決人家的不滿,才能真的扭轉局面。一味的道德説教是扯淡的。

你站在我過去的行業來看,脱離本行的極少。

我當年的同學不是做芯片,就是做碼農,所謂換行,無非英特爾跳槽去華為,華為跳槽去阿里,頂多了。

個別不進入企業的,後來都做了教授,教的也是本行。

當年我第二家公司是做芯片的,確實有些人中途退出了。

有個頂尖的芯片工程師,後來成立一傢俬募,做的很好;

有個應用軟件部的部門經理,後來全職炒股,也做得很好;

最搞笑的有個芯片工程師,後來做了風水大師,居然也做得很好。

我覺得,也就最後這個做風水大師的,有點浪費教育資源。其他人雖然轉行做投資,但都是集中在科技板塊。

但這些都是少數,絕大部分昔日的同學,同事,都紮根本行業,無非在電子通信互聯網裏面轉悠。

根本原因是熱門行業嘛,薪水給的還算足。

你真去幹別的,會發現很多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高管,賺的都沒一個普通碼農多。

這是我講的第二點。

北大畢業做中介,如果為了賺錢也沒毛病。

中介乾的好,年薪百萬有的是,北大一年畢業四千人,缺了誰都一樣。

但今天我要聊的是第三個點。

有些冷門專業的名校生,你讓人家不轉型,才是浪費資源。

我舉個例子,咱們號的小編,我的助理,就是北大的,社會學系。

這專業名聽着挺奇怪,據説劉強東也是社會學系的,人大的。

我不知道他們報考的時候是咋想的,混社會需要文憑麼?教父肯定不是社會學系畢業的。

所以咱們小編畢業後,也沒有去混幫派,而是做了記者,一做十年,一年半前開始跟我混了。

在他之前,我用過兩個短暫的編輯,都是985的,有一個還是他校友。

當然,十二年前做記者不見得是個很糟的選擇,但現在看不得不轉型。

別的不説,他們那個報社的主編,現在的薪水和十幾年前都沒啥變化,十多年沒加薪了。

這就是紙媒的衰落。他們那麼大的報社,日發行量,或者叫閲讀量,大概是我旗下所有公號和其它媒體總和的十倍。

但問題在於,人家那是報業集團,咱是個小屁屁。

當然,他來的時候我們更小,那時候我們的閲讀量是今天的1/10。

是完全虧損的狀態,他完全有理由懷疑我開不出薪水。

而且相對來説,人家原來那報社再怎麼着,倒是不會倒的,肯定有撥款養着。跟我這兒,萬一哪天我關門了,他還得去找工作。

所以我給他開的薪水是原來的五倍。

這筆賬很好算,你跟這兒只要幹1年,就不算虧,1年掙5年錢,回頭給你4年空窗期,慢慢找工作。

要是幹了5年,那你等於在原單位退休了,你愛幹嘛幹嘛去,去青海放羊,去西藏流浪,隨便你。

我就是這麼説服他的。當然,他最初還是猶豫,換誰看着一家虧損的單位,都不敢進。

所以我告訴他,你的工作內容不限於自媒體。

他主要的工作是幫我做一些分析報告材料的整理工作。幫我從每天不得不看的一堆財經消息面裏面整理出必要的。

那份差是不可能倒閉的,那是我的主業,一直以來盈利很好,我是拿這個,忽悠了一位才子,給我當財經助理,兼自媒體編輯。

這哥們最初還有點清高,你説好歹一個記者,跟過來不讓他寫稿,做着非專業的整理工作,感覺挺憋屈。

但他其實寫不了稿,他過去的作品我看了,極其枯燥,那東西只能説是某種特殊環境下的講稿。

而且他最初的幾個月,很痛苦,原以為整理工作很簡單,其實很難。

如果我丟給你100份各種財報,分析報告,你丟還給我100份,那你的價值就是零,我一分錢也沒道理付給你。

如果我丟給你100份,你整理出的5份,和我自己整理出的5份恰好是一樣的,那你的價值就很大,哪怕你整理出8份,恰好涵蓋了我那5份,也有價值。

這工作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非常難,我沒空告訴你我要什麼,你得想明白我要什麼。對於金融專業的都很難,何況非金融。

他最初有點想放棄,我就跟他説,你想想,你當年怎麼考上北大的。

其實對於名校生來説,跨行的難度要比普通人容易的多。

很多碼農崗位,看着要求特別多,懂這懂那,其實只需要兩點。

1、別人是否肯給你機會。

2、你是否特靈光,學習速度特別快。

碼農嘛,你要是一發狠,到處加打印,反覆調試,哪怕不會編程,現學也來得及。

整理財報,分析報告是一樣的道理。

這哥們後來做的非常好,否則也不可能幹了這麼久。他不是第一任,從這點就知道,不能勝任的前任們,都被我fire了。

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是要外包給職業分析師團隊幫我整理財經類消息面,他們要價奇高,而且做的並不好。所以咱這位助理,之所以有這份工作,是因為他確實發揮了價值。

何況,還可以幫我管自媒體這一攤子事兒。

自媒體並不僅僅是你們看到的我每天寫的這些內容。有很多選材上的事情,運營上的事情,你們看不到的工作,很複雜的。

他之所以賺過去在報社裏的五倍,是因為創造了價值,單單整理財報那部分工作,已經值回票價了。

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關鍵看你是否創造了價值。

不創造價值,那才叫不體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9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大畢業當中介,掉價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