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號稱“家政圈最牛簡歷”出爐:女保姆學歷為雙語碩士。據上游新聞報道,這位保姆名叫劉雙,32歲,碩士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大學,精通法語和英語,曾有大型企業外派非洲的工作經歷,還從事過早教工作。隨後,“年薪30萬女碩士辭職做保姆”成為熱門話題,截至月29日中午,微博閲讀量近3億,討論量達1.7萬。
據瞭解,劉雙應聘的保姆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家政服務人員,不參與家務勞動,只負責照管孩子的飲食起居和學習教育,屬於高端家政服務。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從事高端家政服務的人員多是本科畢業,擁有育師證,能進行雙語溝通,其中也不乏985高校的研究生。
行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國內的高端家政服務處於萌芽狀態,雖有高校開設家政學和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也有專業的管家培訓機構,但行業內標準無法統一,從業人員良莠不齊,高端家政人員依舊存在巨大缺口。
高端家政服務人員月薪一般在1.5萬-2萬,碩士學歷並不罕見
“我們的家政阿姨有碩士畢業生,海外留學生,都受過專業培訓,能全職照顧孩子。”
5月28日,年薪30萬女碩士辭職做保姆的話題引發熱議,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劉雙從國企辭職,應聘保姆崗位。5月29日,新京報記者諮詢了一家從事高端母嬰家政的服務公司,得知碩士畢業生從事家政服務並不罕見。在該公司的內部平台,記者查詢到多名阿姨擁有育嬰證、母嬰護理證、催乳證、月嫂證、駕駛證等證件,其中還有清華大學MBA、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研究生以及海外留學生。
“阿姨上崗都挺快的,需要儘快定下來。”家政服務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對旗下的家政服務人員都有健康體檢,學歷也經過核實,確保信息安全。
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多所位於北京市望京西園的家政公司,看見有阿姨坐在公司門口,身旁擺着工具桶等待工作機會。隨後,新京報記者以顧客身份表示需要僱傭月嫂,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金牌月嫂需要預約,目前預定期已排到8月份。
企查查數據顯示,從2009年起,我國家政服務企業逐年增加,目前家政服務企業註冊量已超過130.7萬,其中包含保潔、保姆、月嫂、家務類企業,月嫂、保姆平均薪資超過9千元,收入排名首位。
“我周邊的保姆,薪資有高達2萬的。”駱葉菲從事家政服務行業十年,她告訴新京報記者,高學歷、受過專業培訓的家政服務人員薪資水平一般在1.5萬至2萬,主要負責學習教育,照看孩子起居以及私人管家等工作,無需進行做飯和衞生打掃的服務。
已有36所國內高校開設家政相關專業,人才缺口依舊巨大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事高端家政服務的高校畢業生,多有家教或教育機構老師培訓的經歷。碩士畢業的劉雙在採訪中也表示,自己從事保姆之前曾在杭州一家早教中心當英語老師。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鼓勵每個省份原則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目前國內除天津師範大學、吉林農業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7所高校已開設家政學,還有29所大學開設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
新京報記者獲取吉林農業大學的家政學課表得知,除大學生公共基礎課外,家政學的學生需要學習“中國飲食文化概率、家政服務業管理、花藝與茶藝、家庭理財學、護理學、教育學、老年心理學等”專業課程。
“家政專業並不等於家政服務,而是傾向家政管理。”吉林農業大學家政學院的院長吳瑩告訴新京報記者,疫情過後,家政行業的市場需求擴大,但由於培訓體系不夠健全,企業標準要求低,導致該行業人才流失嚴重,現階段依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除高校外,國內也出現以培訓私人管家為主的培訓機構。駱葉菲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她曾自費去荷蘭管家學院進修。但目前中國大多數家政服務公司均為員工制和中介制,電視劇《唐頓莊園》中的“英式管家”和韓國影片《寄生蟲》中會員制家政服務在國內並不成熟。
市場規模逾8000億,互聯網巨頭多有佈局
市場需求和人才缺口的差距不斷拉大,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進入家政服務行業。中國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家政服務行業營業收入達到4400億元,同比增長26.0%,2015-2017三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9%。艾媒諮詢測算,到2020年,中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782億元。
互聯網巨頭企業也早早佈局家政服務行業,2014年騰訊和盛大資本以400萬美金A輪投資北京逸家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e家潔”),公開資料顯示“e家潔”是一個家庭保潔服務O2O平台,目前提供專業保潔、家電清洗、傢俱養護、保姆月嫂等家政服務,2016年,“e家潔”掛牌新三板,成為國內首個家政行業的上市公司。
2015年10月,58同城旗下的全新品牌58到家簽署A輪股權融資協議,融資金額3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團、KKR和平安創投。同年5月,美團宣佈上線到家服務,同年7月,還未與美團合併的大眾點評也宣佈開啓到家服務功能,2016年1月,京東到家加入戰局,與雲家政、百度展開合作,推出家政上門服務。
記者 陳維城 實習生 趙方園 編輯 孫勇 徐超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