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田文出生在五月五日,時俗以為這天生子“男害父,女害母”(《風俗通》)。田嬰有子四十多人,不少田文一人,何況其母又是賤妾。既不利父母,田嬰就讓其母別養這個孩子了。也許正因其母低賤,不在田嬰眼裏,所以她沒有聽從夫命,而偷偷扶養了這個孩子,田嬰竟不知道。及至田文長大,其母才通過兄弟讓田嬰見到他這個兒子。田嬰正為其母不聽話而生氣,田文頓首説:“君所以不舉(養)五月子者,何故?”田嬰説:“五月子者,長與户齊,將不利其父母。”田文説:“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户邪?”田嬰默然。(《史記·孟嘗君列傳》)
“户”本義是單扇門,又可以理解為住户。“長與户齊”,只能理解為長到門扇那麼高;而“受命於户”,則理解為受命於家世比較好,因為家世對人生命運不能沒有影響。
在孟嘗君看來,人生多半是受命於天的,所以他的反問才顯得有力;田嬰大概也有此共識,所以他不説話了。究竟是受命於天還是受命於户,古人大概不能沒有疑惑,但在今人看來,受命於天純屬虛妄,而受命於户卻不能説全無道理。孟嘗君正是受其父庇廕,襲其父封爵,才得以立於薛,名聲聞於諸侯。十七世紀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在其《思想錄》中説:“貴族身份是一種極大的便宜,它使一個人在十八歲上就出人頭地、為人所知並且受人尊敬,就像別人要到五十歲上才配得上那樣。這就不費氣力地賺了三十年。”
歷史上,“受命於户”曾經由一系列制度確定下來。封建世襲制允許嫡子或世子(太子)繼承乃父的爵位和封地,就不用説了,此外還有各種“推恩”和封蔭政策,“蔭”及貴族子弟,官宦人家。看過電視劇《漢武大帝》,想必知道劇中有個“推恩令”,就是“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史記·主父偃傳》)。諸侯之外,某些朝代五品以上官員,其子孫都可能因先世功勳得賜官爵,或僅僅因父任而得官,這就是封蔭,如“以父任為郎”、“少以父蔭,為太子親衞”,等等。至於皇帝直接賜官,更是“金口玉言”一句話的事。
唐朝王毛仲因曾掌管東宮(太子所居)馬駝鷹狗等坊,並參與誅殺蕭至忠,而深受玄宗寵信,位至輔國大將軍。他兒子降生,玄宗命高力士就其第授其子五品官。力士還宮,玄宗問:“毛仲喜乎?”力士奏:“毛仲熟視臣曰:是子亦何辱三品官?”(《新唐書·王毛仲傳》)呱呱墜地就官居五品,其父還嫌官小,封建時代封妻廕子於此可見一斑。當然,這也未必全是好事,後來王毛仲被貶,他的四個兒子也被“悉奪官,貶惡地”。就其子而言,不論哪個前途、哪種命運,均系乃父帶來,均屬“受命於户”。
封建時代終結,“受命於户”現象看似已壽終正寢,實際上仍以其他方式頑強地表現出來。只不過封建時代的“受命於户”,主要表現為爵祿位遇相傳;而現代社會的“受命於户”,則更多地與財富繼承相關。
現代社會如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據説“哪個孩子長大後都有可能是總統”。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經濟學家們還認為,父母的優勢傳遞給孩子的機會並不多,幾率可能低至20%。由此推算,富豪的孫子與窮漢的孫子相比幾乎沒有什麼優勢可言,因而有“窮、富都不會超過三代”之説。然而,更加周密詳盡的調查數據,讓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得出了新的結論:美國人社會階層的升降速度越來越慢了。一項涉及廣泛的調查研究發現,父母在收入方面的優勢,至少有45%會傳給子女,最高可能達到60%。如果據後者推算,那麼不僅你父母的經濟狀況很重要,連你高祖父的收入狀況都會在你身上體現出來。芝加哥大學教授貝克儘管寧願相信,“如果你家境平常,你在美國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發達”;卻也不得不承認,“但我們得到的數據卻越來越不支持這一點,這使我們越來越難堅持原來的看法”。這項研究的權威,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家格雷·索倫認為,有一個結論不容置疑:“這二十年來﹐上下兩代美國人在社會階層上的變化不大”。這意味着,家世對一個人命運的影響仍然是巨大的,人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命於户”。
美國作家保羅·福塞爾嘗試從生活品位和格調的角度進行社會分層,他在其《格調》中,對處於社會金字塔頂端的“看不見的頂層”的界定,不是隻看金錢的數量,而是更看重金錢的來源,或擁有金錢的方式。由繼承而來的財產,即美國人所説的“老錢”,是這一階層不可或缺的標誌,夠得上這個“看不見的頂層”的,如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梅隆家族、福特家族、文德比爾特家族等。如此説來,這一階層可説是百分之百的“受命於户”了,祖上留給他們的財產,僅利息已夠他們一代一代生活下去,甚至不會坐吃山空,所以説他們是食利階層。這樣的“受命於户”,比起任何時代的“受命於户”來,都更加穩定,延續得更加長久。
中國正在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必然具有市場經濟的某些特徵。某大學開設了一個“創業人才孵化班”,人稱“少帥班”,班上幾十名學生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都是家族企業老闆的子女。他們將來成為企業老闆的幾率,當然要比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大得多,而所以稱他們為“少帥”,就因為家族企業裏已先有個“老帥”。一家高檔健身會推出“貴族夏令營”,招徠營員的説詞有“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可以提前十幾年體驗社會精英的生活”,而報名的家長大都是私營企業老闆。所謂體驗“未來精英”的生活,學習做未來精英的“技能”,只不過是“學習高爾夫、馬術、皮划艇等貴族運動”、“接受西餐禮儀、咖啡文化等培訓”——如果説“未來精英”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那麼,當然是私營企業老闆的後代最有希望成為這樣的“精英”。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受命於户”現象的表現,因為未來的“少帥”和“精英”們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家世,特別是乃父的財產決定的。
(作者簡介:焦加,原某報高級編輯、高級評論員。從事編輯工作34年,任評論員26年。所編欄目獲首屆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名專欄獎、首屆中國新聞名專欄獎,個人獲第二屆韜奮新聞獎提名獎。所撰評論在全國性評獎中獲獎數十次。編輯出版該報雜文系列近20種,寫作出版雜文集《親自讀書》等4種,其中《親自讀書》一文入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張志公主編初中第六冊《語文》課本。近年致力於系列文史隨筆寫作,出版了《我眼中的風景——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