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印度為何吞併錫金?吞併錫金時,國際社會為何不出面干涉
在很早之前的地理教材裏,與我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5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但現在我們所學的地理教材,與我國相鄰的國家卻變成了14個。而這個消失的國家便是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錫金。其實這個國家已經消失了四十多年,只是我國在03年的時候才承認錫金屬於印度領土的一部分,至此,國際社會上再也沒有人承認錫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了。
如同上文所述,錫金現在屬於印度領土的一部分。那當時這個國家是如何被印度一步步吞併?印度身為一個擁有數百萬平方公里領土和十多億人口的國家,又是為何要冒着被國際制裁的風險,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錫金這個小國收入囊中呢?
印度為何不惜代價也要吞併錫金
從印度的地圖上可以看出,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與孟加拉國之間有一條狹長的細縫,而印度的東北部和印度國土主體部分的連接地也有一個很窄的部分,這部分被稱為西里古裏走廊。自古以來,狹長之地定是兵家必爭之所,進可攻退可守,這就像是我國的河西走廊一樣。
而這個走廊最窄處只有20公里,因其形狀狹長,且戰略地位重要,又被稱為“雞脖子”,再加上這條走廊大部分都是國際邊界,也就是説,如果印度不能控制錫金,一旦發生軍事衝突,誰能把這20公里的走廊封鎖,誰就能將印度攔腰斬斷,印度的東邊國土便會與本土隔絕。所以錫金的重要性對於印度來説,如果拿不下來,那隨時都面臨着巨大的不安因素,因此印度當局必然想吞併錫金。
既然印度急不可耐的要吞併錫金,那當時的國際社會為啥沒有阻止印度呢?這就不得不説印度吞併錫金的過程了。
錫金王國成錫金邦的一波三折
1861年,當時四處推行着殖民統治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看準了錫金這個國家,便派兵強佔了錫金,並且囚禁了國王,還逼迫他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英國也就此控制住錫金王國。百年後,由於日不落帝國的落寞,各個殖民地終於擺脱了英國的控制,這其中不僅包含着錫金國,還包含了被殖民更久的印度。印度為了提高自身影響力,便不斷擴張南亞等地。這時,還沒有自由幾天的錫金國又被盯上了。
當時的印度以繼承英國殖民地的藉口,打開了錫金國的大門,而且強迫其簽訂《維持現狀協定》,將英國在錫金當年的殖民利益收為已有。直到1975年2月,印度出兵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衞隊,囚禁了錫金國的國王,並且操控錫金國決議,讓其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同年,錫金就舉行全民投票,廢除錫金王國,加入印度。
看到這,小夥伴們可能要問了,為何當年印度説吞併就吞併,打到別人家解散別人武裝力量,都騎到別國頭上了,國際社會為何都沒人管管?這些都是由於當時的國際環境所決定,當時的世界格局,美蘇正處於激烈的爭霸狀態,根本無人願意關注這個彈丸之地。另外,雖然有少部分的聲音有所抗議,如蘇聯當時也譴責了印度這種行為缺乏道義。但美蘇雙方為了在自己的陣營中多增添一份勢力,都不願意去過分為難印度,害怕其倒戈另外一方。
錫金這個小地方對印度來説是咽喉命脈,但對於別國來講卻又不是特別重要,因此,對於當時的國際社會來講,並不想去參與這麼一個不會影響到國際局勢的彈丸之地。而且,當時的超級大國美蘇都是默認的狀態,其他國家便也不去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