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早是誰在“溜鬚”、誰會“拍馬”嗎?

成語“溜鬚拍馬”是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對他人阿諛逢迎、不切實際,甚至虛妄、誇大,以博取對方好感,人們對此十分熟悉,並時常用到。其實,這個成語是由意思相近的兩個詞“溜鬚”和“拍馬”組成的。那麼,這兩個詞是怎麼來的?最先説的是誰“溜鬚”、誰“拍馬”?你未必知道。今天,筆者就來詳細説一説。
你知道最早是誰在“溜鬚”、誰會“拍馬”嗎?
先説“溜鬚”。北宋時期,有個叫丁謂(公元966年——1037年)的人很有才幹,但心術不正, 為人口碑很差。他曲意奉承皇上,暗中貪污受賄,勾結太監,陷害忠良,幹了一堆壞事,被“天下目為奸邪”之人。其中,最能體現此人道德品行的就是“拍馬屁”,而且水平超“高”。一次,宋真宗與貴妃在賞花釣魚。可釣了半天,一條魚也沒釣到,很是鬱悶。丁謂見狀馬上湊過去賦詩一首:“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鈎遲。”宋真宗一聽,頓時就開心了。
大家都熟悉的寇準,曾經與丁謂是好朋友。當時,寇準是宰相,丁謂為副。寇準平時蓄有大鬍子,一次中書省舉辦宴會,寇準一不小心,將一點湯汁灑在鬍子上了。丁謂見狀趕緊上去,給寇準的鬍子做清潔工作。沒想到寇準偏偏不買賬,他呵斥丁謂:“一個副宰相,給上司溜鬚,成何體統!”其他人看了也都十分鄙視。後來,人們就稱丁謂這種行為是“溜鬚”。
你知道最早是誰在“溜鬚”、誰會“拍馬”嗎?
丁謂“溜鬚”不成,從此便恨上了寇準。他逮着機會就整寇準,而且下手特別狠,甚至把宋真宗病死都歸罪於寇準,致使寇準最終被貶到雷州半島,客死貶所。而丁謂平時作惡太多,也不得善終。不久,丁謂犯法被貶,到了更遠的海南崖州。被貶途中,他曾“良心發現”。路過雷州時,要求拜見寇準,但被寇準嚴厲拒絕:“你別來!你來,我家裏人會抽死你。”
你知道最早是誰在“溜鬚”、誰會“拍馬”嗎?
再説“拍馬”。元朝時期,蒙古族的男人都崇尚騎馬,官員則多騎高頭大馬,不像其他朝代的官員坐轎子、騎驢、騎騾子。官越大,馬越好。馬成了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誇他的馬就等於是誇他。尤其是下級官員見到上司,往往會一邊拍着上司的馬背,一邊用盡天下最美的詞誇讚這匹馬,什麼“膘肥體壯”,什麼“鬃長毛亮”,什麼“追風趕月”,什麼“踏雪無痕”……總之,就是要把上司的馬誇成寶馬或良駒。後來,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
你知道最早是誰在“溜鬚”、誰會“拍馬”嗎?
“溜鬚”與“拍馬”這兩個詞,一個出現於中原地區,一個出現於北方遊牧地區。因為“志同道合”,所以就組成了“一個家庭”而流傳至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9 字。

轉載請註明: 你知道最早是誰在“溜鬚”、誰會“拍馬”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