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百年古蓮再綻新顏

圓明園:百年古蓮再綻新顏
  盛夏時節,圓明園的千畝荷花競相綻放,遊客紛紛駐足觀賞、拍照留念。尤為可喜的是,在荷花基地,去年的古蓮蓮藕,今年通過擴繁(指取古蓮的種藕進行繁殖),長勢良好並進入盛開期(見圖,本報記者施芳攝)。

  這些古蓮的“出生”要追溯到2017年。在長春園東南隅的如園遺址,工作人員在考古中,陸續在鏡香池內發現了11顆古蓮子,這是圓明園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古蓮子。專家根據圓明園和如園的歷史推測,這些蓮子至少已在地下埋藏百年。

  為了保護、培育這些古蓮子,2018年5月31日,圓明園將11顆古蓮子送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進行培育,其中6顆古蓮子播種之後成功發芽結藕,2019年復活開花。

  古蓮子為什麼能復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高級實驗員張會金介紹,一方面是由於它一直被埋在温度低、濕度小、少微生物干擾的泥炭土中,在這種乾燥、低温、封閉的環境中,古蓮子不具有生根發芽的條件。另一方面由於古蓮子的外面有一層硬殼,可以完全防止水分、空氣的內滲和外泄。在蓮子裏還有一個小氣室,其中貯存的空氣可以維持古蓮子生命。古蓮子含的水分也極少,只有12%。在這種條件下,古蓮子過着長期的休眠生活,新陳代謝幾乎停止,因而可以歷經百年乃至千年後仍能萌芽、生根、開花。

  與普通蓮子相比,古蓮子發芽時間更長,培育難度更大,成活率更低。張會金介紹,因為蓮子發芽的前提是吸收充足的水分,但是古蓮子生命力減弱,吸水能力變差。同時古蓮子營養條件較差,像普通蓮子一樣發芽開花,有一定難度。此外,一些蓮子被埋在地下時可能被水分滲入或已經發芽,但發育過程在新芽衝出外殼前停止了。此種情況下,蓮子的外殼可能依舊完整,但蓮子內部已不具備延續生命的能力。

  “古蓮子要想重生,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破殼。”張會金説,蓮子外殼堅硬,為了保證發芽率,人工培育時往往要在蓮子底部打一個小孔,幫助蓮子吸收水分,快速發芽。但古蓮子外殼較脆,破殼不慎就可能導致種子破碎。另一方面,如果孔打得太深,會傷及蓮子的內部結構。

  打好孔的古蓮子泡在水裏,等着它們吸水膨脹。“普通蓮子第二天就膨脹了,古蓮子還得隔一天,因為它的組織比較密,吸水能力差。”張會金説,蓮子膨脹到四五天後吸足了水分,孔裏便長出細長纖弱的芽。

  經過精心培育,6顆古蓮子在播種之後成功發芽,2018年8月在實驗花盆內長葉結藕。這6盆由古蓮子萌發長成的荷花當年在温室中越冬。經觀察,古蓮種藕種於花盆中,種藕成活率低,發出的芽不等長大就開始爛芽,未見完整荷花生長。為了提升開花率,2019年4月,圓明園專門整理出4個品種池(培育蓮花的試驗田)用來種植古蓮種藕。兩個多月後,古蓮終於綻放。

  今年,圓明園對去年開花的兩個古蓮的種藕進行擴繁,共擴繁出80平方米的荷花。花卉基地副科長趙哀梅介紹,在圓明園生長的4顆古蓮子去年成功發芽、開花、結藕,“可能因為適應能力不足,這4株古蓮並未結出蓮子,因此只能通過無性繁殖的方式,將結出的藕移栽在土裏擴繁。”趙哀梅説。

  下一步,工作人員將繼續對古蓮進行精心培育和觀察,力爭培育出蓮子,不僅讓古蓮“兒孫滿塘”,還要對古蓮的相關形狀作科學研究。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8日 05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6 字。

轉載請註明: 圓明園:百年古蓮再綻新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