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帝國為何要不斷擴張?從明朝的350萬平方公里擴張到1300萬版圖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經典

不得不説,滿清的領土擴張能力,在幾個大一統王朝中,算是比較厲害的!估計元朝要是排第一,那第二的位置就應當是非清朝莫屬了。

俗話説“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西周建立分封建國的制度以來,起初的疆土只是以200多個諸侯小國的形式存在,並沒有形成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的帝國。

到了秦始皇時,統一的趨勢最終水到渠成,秦帝國不僅才統一了六國版圖,並且還在文字、度量衡和貨幣等方面設定規範標準,形成了一個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核心的中國雛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人出於決戰匈奴的軍事考慮,又把目光投向了匈奴人佔據的黃河河套、祁連山河西走廊地區,後來隨着漢匈戰場的不斷延伸,才又把天山南北的西域地帶納入了中原漢人的視野。

兩漢的西域護府、唐朝的安西都護府,便是在漢武帝開拓西域的基礎上而來。至元朝時,更是將青藏高原、漠北草原都納入進版圖,形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廣闊的疆域。


明朝時期,整個國家奉行朱元璋的“廣積糧、高築城”政策祖訓,沿着嘉峪關、山西大同、北京八達嶺、遼東山海關一線大興土木,大致沿着秦長城的軌跡,修築起了厚磚堆砌的明長城。

宏偉的防禦工事,卻隱含着明帝國關起門來過日子的心思。

有明一代,雖然通過徐達、藍玉、朱棣的不斷征伐,將大元打成了北元,又將北元打成了鬆散分裂的各蒙古部落,但卻始終未能終結蒙古騎兵對明帝國的邊境威脅。

至於西部天山南北、塔里木盆地這塊,到了明朝中期,更是直接放棄了朱元璋手裏設置的哈密六衞。

由此,明朝的領土也由最強盛時的1000來萬平方公里,大幅縮水到了漢地十八省的350萬平方公里領土。


到了八旗軍入關時,滿清自帶大興安嶺女真故地,以及在皇太極手中降服的漠北、漠南蒙古各部落,隨後在吞併明朝全部版圖的基礎上,國勢逐步上升。康、雍、乾三代,清帝國又徹底打敗雄踞西北的準格爾汗國和天山南北地區的大小和卓,版圖空前擴張,創造出了一個疆域僅次於蒙元的大帝國。

然而,閉關鎖國的清政府,並未將龐大的版圖守護到最後。

自鴉片戰爭開始,屢戰屢敗的清政府不斷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不算,還要到處割地給列強,其中又以在沙俄侵略者那裏丟失的領土最多。

《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讓中國失去了包括庫頁島在內外興安嶺的廣大領土,西北一線也丟失了唐努烏梁海地區。清朝強盛時期的1400來萬平方公里國土,基本收縮到了1000萬平方公里以內。

清朝國土的劇變,其實仍舊是每一個朝代國勢強弱的更迭,國家強盛時開疆拓土,等到帝國控制力下降,就又漸漸失去對邊遠地區的有效統治,如同海水潮漲潮落一般。

因為有歷代領土的奠基,清朝才能夠恢復歷代巔峯時期的版圖。同樣由於晚清領土的變化,後代也只能以清朝曾經的領土為志,並儘可能地保持最廣。

總而言之,我國現在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不能只歸功於清朝,而是歷史上多個朝代積累下來的結果。清朝有開疆拓土功勞,但是也掩蓋不了它在後期割地賠款的軟弱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