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字退之,唐代傑出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世尊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又與歐陽修、蘇軾四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可見其名譽甚廣,對後世影響極深。
韓愈雕塑
韓愈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祖輩皆在朝為官或是擔任地方官,韓愈的父親韓仲卿,官拜秘書郎,在韓愈三歲時早逝,留韓愈一人,孤苦無依,由其兄長韓會撫養成人。韓愈自幼懂事,勤勉刻苦,無需他人嘉許勉勵,七歲便言出成文,十三歲時便能寫作極具風采的文章。
未及韓愈成年,其兄長韓會便離世,韓愈隨同寡嫂鄭氏為躲避宣城戰亂,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十九歲定居於京師長安,韓愈文風受到大家影響,慢慢趨於主流。唐代文人好推崇古風,效仿楊雄、董仲舒等人的著述風格,以文義深奧著稱的孤獨及、梁肅的文章極受世人推崇。韓愈遂與孤獨及、梁肅交往,悉心鑽研其文筆,獲悉文中思路,望自己能突破其文章影響,在這一代文人中嶄露頭角。
《舊廣東通志》中稱韓愈為“廣東古八賢”之一,他所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其代表作品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説》等等。
韓愈的作品
韓愈的詩歌成就和影響遠不及他的散文,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他的詩,無論數量和質量,都不能和他的散文相比。但是,他卻是唐代詩歌史上的重要詩人,因為他確立了中唐詩歌的一種風格流派。
韓愈的作品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韓愈對文章的要求是“辭必己出”“陳言務去”,反對模擬抄襲,這本來是很好的,但是走到極端,就不免會有“詰屈聱牙”“怪怪奇奇”的毛病。他的散文氣勢磅礴、汪洋恣肆,想象空間十分豐富。這些特色,對韓愈的詩歌理論和創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韓愈的詩歌,當然有如他的散文所要求的“文從字順”一類的作品,如傳誦很廣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之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但這不是韓詩的主要風格。他的主要風格,一是主張不平則鳴,即詩歌要有指斥興寄,要能抒情達意。二是主張意境和語言的尚新求奇,形成一種奇崛怪誕、橫空盤硬語的風格。這種風格與元、白所主張的平實淺易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但是都是在盛唐詩風中求變的一種比較成功的嘗試。韓愈的《南山》《山石》《謁衡岳廟》等詩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
韓愈代表作
韓愈作為唐代聲勢活躍的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勵志於革除當時文風浮華,只追求辭藻華麗和對仗工整講究音律的弊端。韓愈一直主張,文學創作應當恢復秦漢時期的表意,就是以表達內容為主要目的,概括出來就是“明道”。在這麼一個主張和準則下,韓愈創作出了許多極具文學價值的作品。
《師説》節選
《師説》是韓愈文學創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完成於貞元十八年(802年)韓愈任職國子監期間。文章是寫給當時的韓愈門生李幡的,不過韓愈也是藉此來批評那些輕視師道,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的。《師説》一文首先肯定了師道的存在,人們的學習必須要有老師的指導。再指出當時社會所出現的弊端,家長所請的老師只知教授句讀一類的小類,而解惑的大類卻是他們難以啓齒的。文末韓愈又以孔子從師為佐證,指出尊重師道是自古就有的,當下的人更不應該拋棄。
《進學解》是韓愈的另一代表作,文章借對學生的教誨,後學生反駁來指出當時社會的弊端並抒發韓愈懷才不遇和仕途坎坷的不滿。文中先是韓愈告誡學生要刻苦努力,只要充實了自己的學識,就不用擔心上層的人才選拔,因為他們自會注意到你的。但是一個學生提出不同意見,以韓愈自身為例,指出他自小勤奮好學,時刻鑽研文學。可是給先生帶來的卻是不遭理會,怎麼做都是過錯的結果。實際這是借問答的形式,抒發了作者的鬱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