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頭私走延安府,是《水滸傳》開始的引子,帶出了梁山好漢中的“九紋龍”史進,史進引出了魯智深、朱武、楊春、陳達等人物。而這位王進,只在開頭出現過之後,便再沒了蹤影,關於他是否投到了老種經略相公門下,發展如何,後文也再無交代。而僅僅只用這一章的篇幅,已經可以將王進整個人物立體起來,施耐庵的筆力着實令人欽佩。
王進因為他的父親王升打過高俅,所以與高俅結下了樑子,高俅升任殿帥之後便找茬打了王進,王進知道以後沒他的好,所以要使用計策偷跑出京。
王進讓高俅派來服(jian)侍(shi)他的兩個人去幫自己準備上香。原文寫:“王進道:‘我因前日病患,許下酸棗門外嶽廟裏香願,明日早要去燒炷頭香。你可今晚先去,吩咐廟祝,教他來日早些開廟門,等我來燒炷頭香,就要三牲,獻劉李王。你就廟裏歇了等我。’”這就給支開了,自己開溜。
這裏有三處小編應該與各位讀者稍作解釋。原文中的“岳廟”可不是岳飛的廟,這時候的岳飛雖然已經出生,但還沒有成年,或者剛剛成年,還沒從軍呢,當然不會有紀念他的廟宇。這裏的“岳廟”説的是東嶽泰山大帝的廟。古人認為,東嶽大帝主東,主生死,壽數。所以,王進想長壽免災除病,去拜東嶽廟也是沒問題的。
第二處,是文中的“三牲”。古代隆重的祭祀都是要準備祭品的,叫做“犧牲”,這裏的三牲應該是指牛的頭、羊的頭和豬的頭。直到現在,南方有些地區出海時仍會用豬頭來祭祀天和海,以祈求平安。在重大的祭祀活動中,也會使用牛頭。
第三處,是文中的“劉李王”。劉李王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三個人,姓劉的,姓李的和姓王的,而是兩個人,姓劉的郡王和姓李的郡王。這兩位,是東嶽大帝岸前掌岸的侍者,讀者有機會去各地的東嶽廟祭拜時可以看看,正位上的東嶽大帝兩邊會有兩個小人兒,一個拿着筆和本或者是如意,另一個拿着黃布包的大印或者是護板,便是這兩位,那個青臉的,就是劉郡王,那個白臉的,就是李郡王。
那王進祭拜東嶽大帝就祭拜,怎麼又要“獻劉李王”。這就是國人的“處世之道”了。就像各位看電視劇,有大臣給皇帝獻東西的時候,都要先給了皇帝身邊的親隨,再由親隨轉而獻給皇上。這兩個劉李郡王就是東嶽大帝的親隨。王進是普通人,所以覺得獻上的祭品不會直接獻給東嶽大帝,而需要經過劉李王轉交,所以,這裏“獻劉李王”也就相當於獻給東嶽大帝。
有趣的是,在後文中,魯智深所在的大國寺菜園子,就是倒拔垂楊柳的那兒,就在這個酸棗門外岳廟的隔壁。林沖妻子還願,也在這座岳廟,所以林沖等妻子還願,閒來無事的時候,才會在隔壁扒着牆頭看見魯智深習武,這才認識了。哈哈,細讀《水滸傳》時,施耐庵的這些暗釦真是出其不意,讀一會都有一次感嘆:“怎麼上一次沒有發現。”
最後,説説宋代的道教。宋代一直比較崇尚道教,從宋真宗到宋徽宗,宋代的道教一直欣欣向榮,尤其到了徽宗這位道君皇帝時期,崇信道教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以至於荒唐到請道士召“天兵”來退金兵的程度。後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