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讀史
在中國歷史上延續千年的科舉制度,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在考場前留下一句“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自得之意滿滿。
唐朝的科舉常設科目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進士和明經兩科。進士主要考時務對策和詩賦文章,偏重創作;明經主要考時務對策和經文,多半都是填空題和默寫題。
考進士科的難度不是一般的高,每年也就那麼幾十個錄取名額,而明經科相對就簡單了不少,背功出色、肯下功夫,還是比較容易考上的。
所以,當時有一種説法,叫做“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三十歲要是還沒考上明經科,實在是笨得可以了,而哪怕五十歲能考中進士科,也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唐朝大詩人杜牧26歲的時候就考上了進士,當年進士科一共錄取了三十三人,杜牧是其中最年輕的,和一羣糟老頭子站在一起,卓爾不羣,引人注目。
不過,杜牧能夠高考成功,靠的卻是他高考三年前寫的一篇舊文,這篇舊文就是後來名震天下的《阿房宮賦》。
那年高考,主考官是中組部副部長崔郾,考試地點在洛陽,很多高官大員都來到洛陽,對這次高考很是重視。
出人意料的是,身為皇家大學著名教授的吳武陵也翩翩而至。面對崔副部長的訝異,吳教授説明了來意——
前一陣子,皇家大學的學生們扎堆傳誦一篇文章,搖頭晃腦,陶醉其中,吳教授找來一看,原來是杜牧寫的《阿房宮賦》。
吳教授一口氣讀完《阿房宮賦》,不禁拍案叫絕,好文章,人才啊!
吳教授得知杜牧也參加本次高考,立馬不淡定了,急急忙忙從長安趕來洛陽。
當着崔副部長的面,吳教授親自抑揚頓挫地朗誦了《阿房宮賦》,還沒看過這篇文章的老崔同志也是個識貨的人,同樣感嘆不已。
吳教授讀完文章,圖窮匕見,直接要求崔副部長把這次高考的狀元給杜牧,崔副部長很為難,不好意思的説,狀元已經內定了,呵呵。
吳教授説,那就探花吧,崔副部長扭捏地説,也有人選了。
吳教授知道這裏面水深,只好退而求其次,“不得已,即第五人”,在吳教授的威逼利誘下,雙方終於達成共識。
老崔出去召集眾位考官,宣佈説,德高望重的吳教授為我們選定了這次考試的第五名,那就是杜牧。
有考官當場提出質疑,杜牧這個人有些不拘小節。這裏,不拘小節是隱晦的説法,其實説的是杜牧流連花叢,進青樓可以刷臉。
老崔很強硬,説,我已經答應了老吳,一口唾沫一口釘,現在哪怕杜牧是個下三濫,也不能更改,就這麼定了。
張榜公佈的名單中,年紀輕輕的杜牧果然名列第五。
還不知道內幕的杜牧很是激動,做詩一首——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將春色入關來。
好吧,這首題為《及第後寄長安故人》的詩,名氣比《阿房宮賦》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