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李唐天下,不得不説在整個李唐年間插入的一段武周王朝;或許,許多外國人不理解中國唐朝中間,為何還有一個短暫的武周朝,而這個武周朝代就是著名的武則天時代;武則天稱帝之後,就改唐為周,這樣自己才名正言順的成為皇帝,所以武周的緣由就是武則天為了正統而改立的國號。
同樣的武週年間,武家人成為了最有權勢的皇族,反觀李家雖然是正統皇族,但因為武則天的緣故,李氏被壓制的死死的,如果不是宮廷事變,或許武則天很可能把皇權交給自己的侄子,而説起武則天的侄子們,有一個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武則天侄子中最具野心的武三思。
武三思依附武則天(女皇),在朝廷如魚得水
武三思是什麼人?武三思其實在歷史上還是很有名氣的,他的名氣就來源於武週年間的幾次政治鬥爭和染指上官婉兒事件,武三思最鼎盛的時候當上了周朝的宰相,並且還封王,那時候的武三思權力、財產和女人樣樣都有,日子可謂十分的舒服。
當初武則天以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的時候,為了應付朝廷中擁立李家的臣子集團,武則天大肆地招攬酷吏和自己的孃家人,武三思、武承嗣等侄子因為在孃家十分出色,於是幾個侄子就入朝為官。
而武三思是一個很懂花言巧語和奉承的人,為了自己上位,武三思啥事都能幹得出來,也因為這股闖勁,讓武三思一路青雲直上,最開始只是一個右衞將軍,後來通過巴結武則天,自己一步步的爬上了兵部尚書,幹了沒多久又調到禮部當尚書,後來武則天稱帝之後,連帶的孃家人都封王爵,武三思就成為了梁王,因為皇帝侄子的身份,武三思在朝廷中如魚得水。
不過武三思這個人的性格十分的跋扈偏激,還有些看不起人,他和朝臣們相處其實並不融洽,反而許多臣子還十分痛恨他;而武則天的寵愛的幾個酷吏,雖然表面上和武三思十分要好,但是私底下都是很討厭這個王爺。
狄仁傑揭露武三思的陰謀
不過武三思背後的依仗不僅是姑姑武則天,還有武則天的男寵,比如武則天以前喜歡的薛懷義,武三思為了巴結薛懷義,在薛懷義騎馬到大街遊逛的時候,自己親自給他牽馬,因為這層關係,薛懷義經常在武則天面前説武三思的這好、那好,這種枕邊風也讓武則天漸漸對這個侄子產生了好奇,她也想看看自己武氏的人有沒有那種帝王之才。
狄仁傑勸武則天立太子事件,可謂是讓武三思第一次急的跺腳,武三思很瞭解狄仁傑這個人,這個人十分的有能力,並且還特別的忠誠於李唐;武三思明白太子之位就會在自己和李顯之間產生一個,後來狄仁傑對武則天説了那句名言:“兒子和侄子誰更親?”這句話直接讓武則天醒悟,於是武三思從太子之位爭奪中敗落了下來。
然而這次失敗並沒有讓武三思喪氣,他明白勝利最終還得是靠自己,之後的政治生涯就是武三思為亂朝廷的各項事件;神龍事變之後,李顯繼承了帝位,而武則天退出皇位。武則天的一退連帶的武家整個都衰退了。
武三思加入韋后陣營
武三思不服氣,他不想和其他武家兄弟一樣灰土土的回家安分守己,他需要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必須自己創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武三思和李顯其實是親家關係,武三思的兒子是李顯女兒安樂公主的丈夫,因為這層關係,武三思就有了機會能夠巴結李顯和韋皇后。
武三思經常出入皇宮,想盡辦法巴結李顯和韋后,當時間長了,他發現李顯這個皇帝其實並沒有多大能耐,反而妻子韋后很有姑姑之風,於是武三思就成為了韋后集團核心成員;但做到這些還是不夠,武三思就把目光盯上了上官婉兒。
這個婉兒是以一介女子的身份成為朝臣,如今李顯繼位,婉兒原本就和李顯的關係不差,並且她和韋后的關係也極好,沒了武則天,婉兒還有韋后撐腰,於是武三思就開始染指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是出了名的文藝女子,那麼打動她不僅得靠文采還得靠相貌顏值,而這兩樣武三思都有,武三思很輕鬆的就搞定了婉兒,兩人經常在一起廝混。
武三思與上官婉兒聯手
後來因為婉兒這一層,武三思又成功的廝混到韋后,三人之間的混亂關係讓中宗腦袋上一片綠都渾然不知,反而自己兩個女人天天在中宗耳朵旁邊説武三思這個人極好,是忠志之士,開始中宗還覺得他們言過其實,自己也挺喜歡武三思,但他畢竟是自己老媽身邊的人,但是後來聽多了,中宗就開始重用武三思,並且和武三思成為了兄弟知己。
這四個人的關係成什麼情況了,據説武三思和李顯關係賊鐵,而韋后和婉兒感覺成為了他們的“共”“妻”,韋后經常當李顯的面前和武三思調笑,而李顯卻感覺和平常一樣,並沒有什麼反應。
因為中宗李顯的懦弱,這也導致了韋后、婉兒和武三思膽子一步步越來越大,李顯的女婿一個叫王同皎的官員,他是一個很忠直的臣子,看到韋后和武三思的所作所為,這個官員氣的連發多篇奏摺給中宗,並且還暗中的召集人馬準備除掉武三思,不過隊伍中有叛徒告訴了武三思,武三思氣得直接上書給中宗,説王同皎要殘害自己,並且結束後將陳兵宮廷。
張柬之牽制武三思
中宗這個人被韋后唬的一愣一愣,他還特別相信武三思,於是就直接殺掉了自己的女婿,王同皎的妻子定安公主知道後,直接來到父親李顯的面前為自己的丈夫求情,然而,因為定安公主不是韋后所生,韋后也對她冷嘲熱諷,更是對皇帝説:“此情一開,天下就沒忠直之士了。”於是中宗殺了王同皎,也因為這個事件,朝中沒有多少人肯站出來説句公道話;不過恢復李唐的功臣張柬之站出來和武三思對抗。
張柬之和武三思的政治鬥爭一直以來都處於僵持的狀態,其中的原因就是,武三思得到了韋后的支持,而張柬之是功臣,兩方誰都奈何不了誰;後來武三思和上官婉兒聯手誣告張柬之謾罵韋皇后,中宗李顯是最疼愛韋皇后,聽到這事,不管是不是真的,直接就貶謫了張柬之。
武三思對付李重俊
而當張柬之寒心的前往自己貶謫地時候,因為年邁倒在了路途中;除掉了自己最大的政敵,武三思可謂是權傾朝野,而他下一個目標就是太子李重俊,然而,殊不知兩頭潛伏於已久的狼早就把目光盯向了韋后集團,他們就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在李重俊和武三思的鬥爭中,武三思明顯佔據了上風,然而忠於李唐的官員都一個勁的保護李重俊,而其實當時朝政的權力派太平公主一直置身事外,她不幫韋后,也不幫李重俊。而李重俊也被逼的兵出險棋,直接派人就殺掉了武三思和他的兒子。
李隆基、太平公主靜觀其變
而這種局面恰恰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樂意看到了,因為李重俊的魯莽,中宗殺掉了李重俊,而韋后集團覺得自己已經再無政敵,就開始謀劃毒殺中宗李顯;當宮廷毒殺事件剛過去不到幾天,太平公主集團就知道韋后的暴行,於是朝中兩大潛伏勢力,直接派兵包圍了宮廷,斬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自此開始,韋皇后集團徹底崩盤,而唐朝政治鬥爭開始變化成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鬥爭。
其實從一開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集團,就擁有可以一舉擊敗韋后集團的勢力,而武三思也明白這一點,他曉得自己是搞不定這兩個權勢人物,所以萬事都避開他們,但不惹事不代表事不來,兩個政治集團也沒有想親自動手扳倒武三思的想法,因為他們知道,朝廷中還有一個正統勢力,那就是太子李重俊,如果他不死,太平公主哥哥和李隆基的父親就沒辦法上位。武三思很明顯就是他們面前的一把刀,這把刀遲早會捅到李重俊那裏。
小結
我們仔細觀察武三思的一生,其實他也只是作為一個小人物努力的上位;所作所為在根本上其實並沒有直接影響到唐朝的百姓和社會,武三思的影響力一直侷限於朝廷,他不斷的在歷經政治鬥爭,為了扳倒敵人,他努力汲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權力。
要説他是一個野心家也不為過,但他卻不是一個優秀的野心家;誰才是優秀的野心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他們看到李唐江山亂成這個地步,但他們就是不出手,因為他們出手了,接下來張柬之和李重俊,都是他們政治上的威脅,與其白白的讓別人怨恨,還不如讓低劣的野心家去幫助他們剷除,武三思很明顯就是這個角色。
很明顯,大唐朝廷政治上演了一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鬧劇,而武三思一頓操作猛如虎,到頭來卻給太平公主和唐玄宗做了嫁衣,而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是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