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沒有“後發優勢”,成績差的人追趕優等生,有哪些機會呢?

在經濟學中有“後發優勢理論”,這一理論是美國經濟史學家亞歷山大·格申克龍提出的,他在總結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家經濟追趕成功經驗時,發現了這一後發優勢現象。

後發優勢,也常被翻譯為“落後得益”,或者是“落後的優勢”和“落後的有利性”等。

通俗説就是,在一些經濟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它們在追趕發達國家時,反而具有先進國家不具有的優勢,使得它們的進步步伐變得很大。

很遺憾的是,在教育領域,基本不存在後發優勢現象,也就是落後的學生,不具有快速追趕優等生的有利條件,經濟落後的地區,其教育也不具有追趕和趕超經濟發達地區的優勢,使得在教育中,存在“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情況。

現在越來越多的共識是,寒門更難出貴子了!各省市,各分科目的狀元,農村地區的學生佔比,越來越少,落後地區的佔比越來越少。

如果教育領域沒有後發優勢,那麼一旦處於落後的境遇,就等於起跑線比別人低很多。

比如農村地區很難複製城市教育模式,因為它們之間先天的基礎條件就不同,比如城市學校擁有清北畢業的老師,而農村學校老師基本來自普通師範類學校,城市學校可以請外教,農村地區老師也普通話都不保準,先天條件的不足,已經決定了複製的難度。

雖然學習需要刻苦用心,在刻苦方面,以前的農村孩子被認為比較有優勢,但是刻苦帶來的效果,與效率帶來的效果相比,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好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工人雖然一天工作12小時,非常努力地幹着,可是依然比不上發達國家工人一天工作6小時的生產量,因為它們的生產效率不同,光靠努力,是很難追上的。

教育沒有“後發優勢”,使得寒門難出貴子,但是教育卻存在很強的類似“先發優勢”的特性,一旦有些羣體獲得教育優質資源,他們將會獲得更多有利的教育結果,使得他們“富者愈富”,讓後者很難追上。

這種教育“先發優勢”的之所以存在,在於家教可以通過家庭內部傳承,家庭地位可以通過經濟形成很強的教育壟斷。

這種經濟地位造成的教育壟斷,最明顯的譬如户口和學區房。

例如對多數普通人來説,要想獲得城市户口的最快速方法,或許就是在城市購房,而城市的房價特性是,城市越發達,房價越高,北上廣的房價,僅能讓少部分人有實力購買,於是也就是少部分人可以有能力獲得當地的落户資格。

户口雖然沒有限制人員流動,但是限制准入資格,包括接受教育的資格與成本。

而學區房是同一個城市的另一種教育經濟區隔手段。最好學校片區的房子也最貴,能夠買得起的城裏人不多,於是好學校就自然阻隔了大部分的人。

教育不存在“後發優勢”,卻存在“先發優勢”,使得武亦姝類的成功,讓教育落後者十分難以模仿,更難以追趕。

你覺得教育領域是否存在“後發優勢”,這種優勢是什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9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沒有“後發優勢”,成績差的人追趕優等生,有哪些機會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