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滸傳》的仁義道德

水滸傳》雖是古典名著,但無論在任何朝代,都不是提倡的“義氣”。
淺談《水滸傳》的仁義道德
有人説,《水滸傳》寫的是“義”,《三國演義》寫的是“忠”而《三國演義》的忠要強過《水滸傳》的“義”何止千倍。
《水滸傳》無非是一羣罪大惡極的惡魔們的演義。也可以直白的説,“水滸”只不過是一羣魔亂舞的聚會。
他們的“義”並非大公無私的“大義”,而是充滿了個人恩怨的“小義”。
簡而言之,宋江為了一己私慾設計害死托塔天王晁蓋,從而在吳用等人的策劃下,成功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而後又多次用計害得盧俊義、秦明、呼延灼等人無家可歸,最後假仁假義邀請其“入夥梁山,共享榮華”。帶領梁山108個兄弟明裏策反朝廷,暗裏又勾結朝廷請求“招安”,最終招安成功。
接下來“受命於危難之中”,外抗遼兵,內徵方臘,使得108個兄弟傷亡大半,只剩下27員大將各奔東西。
且先不説他們的“義”是否適用於現在,我們先來評點一下宋江。
淺談《水滸傳》的仁義道德
宋江,山東鄆城一小吏,因家中有兩個破錢,到處尋花問柳,後因潯陽樓上醉酒題反詩被人告到官府,閻婆惜要舉報他反被他殺後被髮配。只因平時仗着有兩個破錢,花錢如流水,故在江湖裏被人稱作“及時雨”。而在那個最重義氣的年代裏受到他恩惠的那些人便想着救他,而最終太特陷這幫兄弟於萬劫不復之中。
宋江對國家有謀亂之心,是為不忠;陷老父流離失所,是為不孝;親小人而陷忠良,是為不仁;為一己私利,而殘害兄弟性命,是為不義。似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根本無一是處,更何談值得學習呀!
現在我們在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既然《水滸傳》的義是為不義,在當時落魄的封建王朝裏都不值得人們頌揚的,更不要説是現今的社會主義啦!
有人説:太陽的背後也有陰影,更何況是一個人呢?
是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的“義”要符合時代的要求,對國對民都應該有所裨益,也就是説:
“我們要時刻準備着,為了國家的大義而肝腦塗地,而絕非是為了自己的一點私慾,而去做傷天害理的事”。
“功名利祿拋腦後,一身正氣美名揚。”
我是清風,自媒體愛好者,暢意江湖之外,書寫紅塵文章。
清風自嘆
遺落山野一書生,落魄頹敗無功成,
十年煙雨隨緣過,猶笑身在紅塵中。
清風,落魄書生一枚,無德無才,卻幻想躋身於自媒體,雖是無名之草,也要用心血染綠一片山崗,雖才疏識淺,卻斗膽班門弄斧,貽笑大方。
淺談《水滸傳》的仁義道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9 字。

轉載請註明: 淺談《水滸傳》的仁義道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