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對孩子做這些行為,等於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的心聲亮點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經典

現在時代不同了,幾乎每家每户都是獨生子女,在這種情況下會更加珍惜兒女的健康成長,不過家長愛孩子而不是溺愛。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樣,對於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都是想要去嘗試,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可正要準備行動時,卻讓家長給攔住了,這個你不會做,你做不了,我幫你吧,你還太小,之類的話語,就是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家每户都是如此。

可以在學校門口看到,來接孩子的家長,一看到孩子放學了就立馬迎接上去,拿水杯 ,送到孩子的嘴邊,零食,等等,將孩子伺候的妥妥當當,孩子都不用多説一句話,每當孩子説要自己來的時候,家長都會聯想起孩子弄髒小手的樣子,於是果斷拒絕。

卻不知道,正是這樣溺愛的行為導致將自己的孩子剝奪了做事能力的權利,家長一手操辦孩子的一切,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幫助,有時候反倒阻止了孩子的自發行為,阻礙了屬於孩子的人生經歷,可是家長不放心,便幫助孩子整理書包,孩子原本有自己的思路和思想順序。

也可以自行的完成全部,可是家長卻不滿意,更是見不得作業上的圈圈叉叉,必須要在孩子的身邊監督,發現寫錯了題就會立即更正,在這長此以往的情況下,孩子就會產生依賴感,他就會覺得不需要自己什麼都認真,反正有家長呢!

比如:鞋帶鬆了,只要叫一聲家長,原本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務,家長就會蹲下幫孩子繫鞋帶,就是這樣的溺愛孩子形成了總是像馬一樣,行為草率,馬馬虎虎,不需要動用太多的腦力就會完成,這些都會由家長來承擔,孩子自然沒有念頭和動力去管自己犯下的過錯。

一個孩子的心裏話 ,當初我要學倒水的時候,不讓我學,現在覺得給你丟人了,才想起來教我,做的不好還要説我,你要是早點讓我學習這些日常事情,我到現在還能笨手笨腳的嗎?真是不清楚你當初到底是愛我還是害我。其實孩子與生俱來都是擁有自己完成這些事情的,而這些事情也都是他們的責任。

當孩子要自己學着做事情的時候 ,家長可以嘗試着這麼説:我們一起來整理吧!先讓孩子做一個計劃,先整理什麼,後整理什麼,把主動交給孩子,對孩子不加以指導,對孩子不會的地方可以説:那裏好像還需要整理一下哦!

這樣在不斷的學習和行動下,你會發現,孩子並不需要什麼太多的擔心,長此以往孩子做事情就會仔細和認真起來,也有個好習慣 !當然家長的事情不要讓孩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