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波 “不約!” 刷屏。
我不止一次地刷到“5元以上的活動不要叫我!”。才發現不知不覺又到月末了。月光月光,朋友圈開啓集體喊窮模式。
月底了,你的生活費還剩多少?
你的生活費有多少?夠花嗎?
你好奇別人的生活費和生活方式嗎?
今天,小萌和一些同學聊了聊 #生活費和生活方式#的問題 ,發現同樣都是大學生,大家的差距怎麼TM那麼大!
@匿名 800元/月 大二
每次別人説生活費有關話題的時候,我都不太願意開口。
800塊,真的不是個好説出口的數。
這個數目的錢啊,在學校能生存下去,卻不能生活。
除了吃以外,一切的社交活動我都不能參加,我沒有那個餘錢啊。
最開始,室友還會拉着我去KTV唱唱歌,或者和幾個關係好的同學一起出去搓一頓。大家都AA,我也不好意思搞AB制。於是唱一次歌,下一次館子,就能讓我一週都得靠食堂饅頭度日。
所以,後來室友朋友再叫我出去玩,我一律拒絕。
久而久之他們也不再叫我了。
除了社交活動,剛好夠生活的800生活費,還限制了我的選擇。
我其實很喜歡唱歌,甚至在校園才藝大賽中拿過不錯的名次,賽後有老師來找我,説可以系統地培訓我,我也只能訕訕地回答:老師,我再考慮一下。
我又何嘗不想提高自己,可這樣培訓一定需要錢,但我不能用“沒錢”這樣的理由去回覆老師。
我也問過我媽,明明家裏情況也不差,為什麼要嚴控我的生活費?
她每次回覆我都是“男孩子要窮養,我們這是在鍛鍊你吃苦耐勞的品質”、“夠你吃飯,就可以啦”、“我們以前那會學費都得自己掙……”。
每次聽到這些,我都無力反駁,只能苦笑和無奈。
02
@兩串燒烤 1500元/月 大三
身邊大部分人好像都處在我這樣的水平。一個人吃吃喝喝,偶爾出去瀟灑一次,錢剛好夠用。
我日常開銷最多的地方是遊戲。
皮膚、裝備、點卡、加速器,每個部分都要錢。尤其是一到逢年過節抽皮膚、抽卡包的時候,錢用起來就如流水。心裏雖然有個聲音在説,不要讓奸商賺錢!但就是停不下來買買買。
本來以為這就是終點了,沒想到steam入駐了,入駐就算了還能直接用微信、支付寶支付,這下可徹底掐住了我生活費的命脈。
原本只是買買遊戲的增值業務,現在變成了直接買遊戲。
弄得我現在很怕促銷活動,只要看到那個紅彤彤的5折logo,手就不自覺地去點鼠標。一頓迅猛操作之後,錢包又消瘦不少。
也正是因為要養我的裝備,我不敢談戀愛。
談戀愛要錢,隨便去開個房就得好幾百,遊戲也要錢,可我吃吃喝喝以後,就剩那麼點兒,只能選擇一個。
我選擇了遊戲,單身三年。
03
@妮可 3000元/月 大四
從小,父母在經濟方面都能滿足我。
有些小任性的想法,跟爸媽撒撒嬌後也能達成願望。
在去上大學之前,我爸問我要多少生活費的時候,我壯着膽子要了3000元/月,原本以為會有一番爭論,沒想到他竟然同意了。
這下我就徹底放開手腳了。
零食從來不間斷,甚至買了個巨大的塑料箱子來囤我的零食,除了體育課買水基本沒進過食堂。
微博朋友圈看到什麼新店開業,什麼火爆全城,都能第一時間就去店裏拍照打卡。
電影下午茶也是來者不拒,只要有人約,我又有時間,一般都會欣然赴約。
這段時間,我還在規劃和室友兩個人一起出去租個房子住。
説到她,也是個奇女子。
家裏一給就給半年的生活費,本來她的生活費就比我高,一給還給半年。
這是什麼概念呢?
她每次開學,就能拿到超過5位數的生活費。
她是有錢使勁花的人,大一用兩個月就花完了半年的生活費。好在她爹媽也疼她,後續又打了一筆給她。
從此她就學乖了,只留3個月生活費在賬户裏,其他的錢,全部拿去理財。存定期、買基金,這樣不僅能吃利息,還能控制住自己花錢的慾望。
我覺得可以跟我爸也討論一下這個事情,學習一下,豐富自己的小金庫。
生活費多少才合適?
小萌覺得當然是越多越好啊。
但大學生的生活費大部分都來源於父母,家庭經濟情況影響了他們能給你的生活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誠如上文中體現的一些現象,父母給的生活費和給生活費的方式,會很大程度地影響你大學生活,從學習到交友,甚至是理財等方方面面。
但也只是影響而已。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有想要的可以自己去爭取,看家庭經濟條件情況跟父母商量生活費,有話好好説。
真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事物,便有事好好做。大學生啦,找個兼職是個挺簡單的事不是嗎?
願你我對得起父母給的學費和生活費。
最後來做個調查,你覺得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最恰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