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納悶過一個問題,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就那麼不懂事呢?明明是該懂事的年紀了,卻還不懂自己的苦心。其實,孩子懂不懂事完全是看家長怎麼教。世上沒有剛生下來就是惡劣的人,一個人最終會長成什麼樣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家庭當中父母的教育佔據了最重要的一部分。玉不琢,不成器。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卻不注重教育他的方式,自然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想讓孩子成才,關於教育的五大法則,家長們都來看看吧!
一、性格培養所謂性格培養就是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培養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處理身邊的人和事物。大部分家長都着重於兩點: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的確這兩項在孩子成長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因此而忽視了性格教育卻是非常不明智的。
如果説身體健康決定了他以後人生的長度,學習成績決定了廣度,那麼性格就決定了他人生的深度。就拿社交來説,性格不好的人往往會被別人排擠、忽視。只要在這個社會上生活的人就沒人可以逃脱社會交際這一項工作,可以説社交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但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性格,就很難去達到這些。
那麼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性格?家長可以從三方面入手:挫折教育、獨立教育以及日常社交的原則和禮儀培養。
1、所謂挫折教育,就是要讓孩子遭受挫折。只有遭受挫折的人才能從挫折中獲得一次寶貴的教訓和經歷,而這些經驗則會鞏固日後的成功之路。一個從來沒經受過挫折的孩子就好比是温室裏的花朵,看着美麗,實則脆弱不堪。
2、再説獨立教育。這裏的獨立包括兩部分:思想獨立和生活獨立。思想獨立就是培養孩子看待事物能夠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盲目跟風,也不隨波逐流。家長不要強行將自己的想法安在孩子身上,一味地否定他的思想,應當多鼓勵他學會不依附別人自己思考。關於這一點,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多問孩子兩個問題——“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呢?”,“那你認為應該怎麼辦呢?”。既給了孩子足夠的尊重,也引導他進行了思考。
3、還有就是生活獨立。其實這個話題很好理解,就是讓他有自理能力。很多家長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認為他只要負責讀書就可以了。這是不行的!
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種社會必備技能之一,不可以忽視。現在社會上有太多高智商的“低能兒”。除了在學習上獨佔鰲頭,生活技能方面一塌糊塗。曾就見過一個大學生,被子都是媽媽跟着過來疊好的,平常髒衣服疊一堆等着週末帶回家讓父母洗。父母可以照顧他一時,不能照顧他一輩子。這樣除了學習一無是處的巨嬰,往後走出社會難道指望別人都心甘情願成為他的保姆嗎?不可能的!所以,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培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不要過多的插手,平時也可以讓孩子幫父母乾乾家務活等等小事,以此讓他逐漸養成自理的能力。
二、不吝嗇表達愛傳統文化中一直推崇的是温斂、矜持這樣的理念。造成現在中國父母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懂得向孩子表達感情。刻在骨子裏的內斂思想讓他們習慣了在表達愛意智之上沉默。即便是對孩子的愛深入骨髓嘴上也不曾説過一句。而這種深沉只會讓孩子的性格上產生缺口。這個缺口就是——社交能力。父母對他們沉默,他們也很容易對別人沉默,因為他們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一個生活在滿是愛意中的孩子,往往都能在生活中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社交能力上也強於其他孩子。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家有一個非常好的氛圍,那就是每個人從來不吝嗇對彼此的讚美和愛意。因此嗯哼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都非常主動,展現了非凡的社交能力。
三、學會傾聽有一種語言,叫做“孩子的語言”。但是以為這種將大人和孩子的語言一刀切開,涇渭分明的説法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似乎家長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孩子的語言太難懂,不好溝通。快節奏的生活讓他們習慣了聽話只聽精華部分,對於那些廢話一概略過。但孩子能摘出什麼重點?他們沒有足夠強大的邏輯能力來將自己的話組織的滴水不漏。孩子們的話經常是跳脱的、重複甚至毫無邏輯性。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講的話都是重點。
想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首先就要學會傾聽。不會傾聽的家長就是拒絕和孩子進行溝通。蹲下身來,側耳傾聽,多麼簡單的兩個動作,難道做起來很難嗎?
四、讚美和批評,缺一不可卡耐基曾説:“認可讚美和鼓勵,能使白痴變天才,否定批評和諷刺,可使天才成白痴。”
一直覺得讚美和批評作為兩種教育的手段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上帝給了人類兩隻耳朵,一隻用來聽讚歌,另一隻則用來接受批評。讚美的聲音蓋過批評,那叫捧殺。反過來,叫打壓。任何一邊失聰都會導致孩子偏聽偏信,走向極端。
然而現階段的父母總是不自覺地偏向一邊,讓天平失衡。要麼把自己孩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即便他做錯了事情都不捨得指責一句。要麼就是一味地否定打壓,用最尖酸刻薄的話去嘲諷孩子。能夠做到平衡的父母,少之又少。
進步了,該誇!做錯事了,就該批評!其實無論是讚美還是批評的標準都非常好制定的,只是家長容易被自己的感情左右,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無論是制定了什麼樣的標準,都不應該忘記讚美和批評的初衷。
讚美,是為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再接再厲。批評,是為了讓他有一個正確的是非觀,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旦家長脱離初衷,那麼讚美就會變成溺愛,批評就成了泄憤。
五、不做巨人國裏的父母孩子和大人們的世界,其實就像是小人國和巨人國的世界。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大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像巨人一樣高不可攀。如果家長不將自己從巨人的身份中摘除出來,那麼很容易和孩子產生距離感,最後愈行愈遠。
教育界一直在對家長強調的一件事情,就是蹲下來,再蹲下來。蹲的和孩子一樣高,父母才能看到他們的世界。一個只會高高在上,端着架子的父母是無法讓孩子與之親近的。即便人類進化了這麼多年,依舊有動物的本能,即對於體型比自己大的生物天生就有一種畏懼感。
聰明的家長會在兩種身份之間轉換自如,即是威嚴公正的法官,也是“幼稚”的小朋友。總結這幾年的親子綜藝節目,其實不難發現一個事實:和孩子關係特別親近的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都會蹲下身來,並模仿小朋友的口吻。而那些和孩子關係尤其僵硬的父母,總是板着一張臉,跟小朋友説話也總是居高臨下。
一切教育手段的前提是要先建立一個非常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依賴感,他才願意去接受父母的説教。
【育兒良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引領另一個靈魂來到這個世界上,並用盡一切手段將其喚醒。他將來掙多少錢,地位有多高,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簡室雖陋,有馨枝繁華在其中,自能留香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