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向共和》看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

記得高中歷史學到戊戌變法這一節時,心裏總隱約覺得要是變法成功了,中國或許早就強大起來了,也用不着後面被人一頓欺負:八國聯軍侵華丟盡臉面,八年抗戰耗盡國民氣血和財力。

課本上説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具有軟弱妥協性。

其實我一直沒太理解這些話,包括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資產階級革命派具有軟弱妥協性。試問哪個人,哪個政黨沒有妥協過呢?

走向共和》從一個更實際和客觀的角度講述了戊戌變法的全過程:起因於甲午戰敗、光緒親政;任用康黨等人作為新政骨幹將變法推向了高潮;光緒同意康黨罷免李鴻章的奏摺,慈禧迴歸訓政,戊戌六君子血灑北京菜市口,變法失敗。

從《走向共和》看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

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兩個:第一,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保守派並沒有充分意識到科技和政治變革帶來的威力,甲午戰敗並沒有完全把國人震醒;第二,以光緒皇帝為首的維新派政治上不夠成熟,而且沒有軍權;第三,慈禧和光緒雖有母子之名,但自始至終,慈禧都沒有真正相信過光緒。

國人的驕傲自大甲午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赴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詩云:楊三已死無蘇醜,李二先生是漢奸。公車上書,數百名學子聯名上書光緒,反對簽訂馬關條約。

禮失,求諸野。甲午一戰,在民間掀起了巨大波浪,以康梁為代表的有識之士率先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用熱血和學識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士人。

相反,廟堂之上卻依舊死氣沉沉。慈禧放權,李鴻章被罷免,其他人還是以前怎麼辦現在就什麼。作為帝師的翁同龢,在接見洋人時依舊趾高氣揚,完全不把洋人的利益放在眼裏。而剛毅徐桐之流,更是整天只會喊喊“大清威武”的口號。

而最關鍵的問題是在於慈禧,她雖然也會讀《天演論》,看張之洞的新政奏章,但她也會考慮祖宗之法和她一手提拔起來的大臣。其實如果慈禧鐵了心辦新政,把剛毅徐桐這幫子人撤的撤,殺的殺,再弄上來一批康梁這樣的人,新政辦不成嗎?

從《走向共和》看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

慈禧一直在説穩朝局,但如果有乾綱獨斷的權力,兵權在握,還怕什麼穩不穩?説白了,就是康梁這批人骨子裏不信儒家那一套,真要給他們權力以後會不會跟自己交心?而剛毅徐桐這些人雖然沒啥本事,但至少用着放心,他們在,自己的權力就在。

歸根到底,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一個小小的甲午戰敗,還不足以動搖慈禧執政的根本。

以光緒為首的維新派在政治上不夠成熟這應該是維新運動中最讓人扼腕嘆息的因素之一了。光緒特旨召見,康有為在大殿之上慷慨陳詞,甚至説出了“要殺一兩個保守的一二品大員為新政開路”這種帶血的話。

作為康有為的舉薦人,榮祿長跪太后寢宮之前請罪,並主動請旨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目的就是看住軍權,以防維新黨人叛亂。慈禧也一再敲打光緒不要亂了祖宗之法,朝政要穩當點兒好,老臣不可輕去,新人尚需多多歷練。

這些話加上榮祿去看管兵權,慈禧已經是在暗示光緒觸碰了紅線。可偏偏這時候康有為還上了一道罷免李鴻章的奏摺,光緒還就批准了,真是熱戀中的人都失去了理性啊。這種低級到不能再低級的政治錯誤光緒也能犯,狂風暴雨般的維新改革又怎能平穩推行呢?

從《走向共和》看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

其實就算是罷免了李鴻章,光緒也不該親自寫密詔給康有為。皇帝罷免官員,再怎麼沒道理都挑不出什麼錯兒,主動去給慈禧道個歉認個錯,表示自己在熱戀中昏了頭,以後絕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可寫密詔這樣授人以柄的事,一旦被抓住,就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了。

康有為代表的維新黨人雖有辦事之能,卻朝中無人。榮祿舉薦,皇上賞識,按道理這個時候康有為應該緊緊抱住榮祿這條大腿,順便疏通一下同太后的關係,這樣往來辦事也方便許多。可偏偏他自視甚高,一副老子天下第一誰都看不起的模樣,大清的國情不會允許你這樣的人爬得很高。

光緒從小由慈禧帶大,卻連其權謀和御下的皮毛都沒學到。讓我不禁猜測,可能是慈禧故意將其往傻白甜方向培養。再看看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嬴稷從傻白甜到腹黑霸道總裁也就是靠羋八子給他種下的狼心。

光緒和康有為都是辦事的能人,可在我大清,能辦事不算啥,會做人、會做官才是首要大事,這一點在今天依然如此。

慈禧和光緒的塑料母子情八國聯軍侵華,清軍戰敗,議和的條款上有一條就是殺慈禧。光緒看完之後大怒:除了賠銀子,其他一概不能答應。

慈禧感慨地説:看皇上這會兒真像我的親兒子,可我知道,他説的是氣話。

從《走向共和》看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

如果光緒一再逾越慈禧的紅線還可以理解為:光緒作為兒子對母親的信任從而導致的任性。可慈禧就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信任過光緒,其實如果光緒真變法對你一個六十歲的老太太又能怎樣呢?難道到最後光緒真會辱沒你的名聲或者殺你嗎?

這樣想來,帝王都是沒有安全感的人,親情也好,君臣也罷,只有權力方才能讓他們安心。

如果光緒真是慈禧的親兒子,不知道結局又會如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1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走向共和》看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