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華看體育:體育是培養人格的最好的工具!

從清華看體育:體育是培養人格的最好的工具!

清華大學體育教育聞名於全國,“無體育不清華”成為一種獨特的校園文化。清華大學學制由5年變4年,許多課程相應縮短,但體育必修課卻從3年變為4年;陽光長跑每週至少3次,女生跑2000米,男生跑3000米;女生跑1500米、男生3000米是體育必測項目;新生軍訓20天;從去年開始,清華大學規定不會游泳不能畢業……清華大學的這些規定都是強制性的,正是這些強制性體育,明顯改善了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清華大學第一個體育館——西區體育館

清華為什麼青睞 “體育特長生”

2018年2月22日發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提到:要繼續清理和規範中考加分項目, 尚未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加分項目的地方,要從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執行。

和上述政策不同,就在大家都在談論中考、高考取消體育特長生政策時,清華大學公佈的自主招生簡章,對體質測試成績優秀者,除了國家規定的招生優惠政策外,還將給予額外的5分降分。

清華大學每年自主招生自主認定的優惠降分一般為10到60分,對自願參加體質測試成績優秀者將給予額外的5分降分,對一個個體而言,這相當於8%到50%的優惠幅度。在1分就能擠掉成千上萬人的高考獨木橋上,拿出5分的優惠,無異於開通了一條快捷通道!

不僅如此,在今年具備高水平運動隊招生資格的279所高校中,清華大學的招生項目最多,有8個項目。清華大學在體育上的特立獨行還不止這些。去年9月大學新生剛入學時,清華大學就成功地搶了一次鏡,該校規定學生不會游泳不能畢業。寒窗苦讀十二年,沒想到進了清華還有50米的游泳池攔在面前,你不游過去,就拿不到畢業證。

説起清華大學的體育,扳起手指來還真是一樁樁一件件,新生“第一堂體育課”、新生20公里野營拉練、本科四年體育課、下午四點半“強迫運動”、每年男生測試3000米女生測1500米、每週參加2次陽光長跑、“赤足”運動會、人生啓航畢業長跑……作為一個工科院校,在教育部前四輪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也一直穩居全國“體育學”前10位。

其實,清華大學這些特立獨行,只是給了體育在教育中本應有的位置。體育是什麼?體育是強身健體,體育是精神意志,體育是與智商、情商一起構成現代人完整人格的動商。清華大學的教育理念正是站在了智商、情商、動商三商一體的現代人才培養的高度上。

2018年清華大學校園馬拉松

清華歷史上的體育鍛煉

近來,一則清華要求學生必須學會游泳、否則不能畢業的新聞,引起眾多媒體和社會公眾的關注。其實,正如學校體育部負責人所回應的,這個要求並非新舉措,清華早在幾十年前就提出過。清華大學對外證實,從2017級開始,該校學生必須通過游泳測試,否則不能獲得畢業證書,有特殊情況除外。清華大學認為, 體育也是一種能力。事實上,重視體育是清華悠久的傳統,體育鍛煉蔚成風氣貫穿了清華的百年曆史。

1955年2月,《新清華》公佈各年級男女生勞衞制測驗計劃,內容有體操、跑步、跳、擲、爬繩、游泳、引體向上、俯卧推伸等

建校初期的“強迫運動”

早期的清華,曾以“三好學校”著稱,這三好指的是校舍好、英文好、體育好。1911年2月擬訂的《清華學堂章程》中,就把“體育手工類”列為學堂的十類學科之一。當時,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強迫運動”。1931年出版的《國立清華大學二十週年紀念刊》曾刊載《清華二十年來之體育》,其中記載:

清華由宣統三年至民國七年期間,雖無體育正課,但實行強迫運動。其法:即於每日下午四時後,將全校各處寢室、自修室,以及圖書館、食品部等處之大門一律關鎖,使全體學生到户外運動場,投其所好,從事運動。……此法行至民七體育館已落成,體育課改為正課後為止,是為清華強迫運動時期。

2018年4月16日上任的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在“清華大學2016級本科新生第一堂體育課”上分享自己的跑步經歷

新世紀到來前,清華本科學制由五年改為四年,是否將過去的三年體育必修課相應減少?1998年,陳希召集教務處、體育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力主大學四年應該體育課不斷線。這一主張逐步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學校的批准, 在學制縮短的情況下,清華的體育課時不減反增。2003和2006年,清華“游泳教學”和“大學體育”課分別被評為北京市和國家級精品課程。

在延續了百餘年的傳統薰陶下,體育早已成為了學校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清華人終身的必修課。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坦言:體育鍛煉是一種自強的精神、一種拼搏的氣質、一種受益終生的生活方式。正是當年在清華園養成的良好鍛鍊習慣,才使得他在緊張的學術研究中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魄。他在清華每天都要跑3000米,被親切地稱為“風一樣的男神”。如今在清華, 不重視體育的校領導往往被視為“另類”。

學校在豐富課外體育活動形式、提高體育運動吸引力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1999年起,將“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擴展為貫穿全學年、涵蓋多種項目、有廣泛參與性的綜合性體育系列活動,這一年全校學生有25866人次踴躍參賽。在百餘個學生社團中,體育類社團佔了三分之一,會員5000多人,列各類社團之首。馬拉松是近年來羣體活動的又一道風景線,每年有數千人蔘賽。 遏制體能下降的措施詳細而具體。同學們通過各自喜愛的運動形式,培養了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真正體現了清華全面育人的良好環境。

為什麼體育很重要?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坦言:體育鍛煉是一種自強的精神、一種拼搏的氣質、一種受益終生的生活方式。正是當年在清華園養成的良好鍛鍊習慣,才使得他在緊張的學術研究中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魄。體育是培養人格的最好工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8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清華看體育:體育是培養人格的最好的工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