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功利主義的評價體系加重教師負擔,該改改了

  “半月談”微信公號消息,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語文、藝術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近期發佈,本次在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抽取的331個樣本縣(市、區)、4,097所小學和2,522所初中所獲得的質量監測結果報告顯示,“班主任工作時間長、教學任務重、非教育教學性事務干擾大,減負願望強烈”。

半月談:功利主義的評價體系加重教師負擔,該改改了

  從各地實地調查來看,這個結果不僅限於語文、藝術類的班主任羣體,實際上是整個教師羣體的寫照。

  不少教師反映,正是讓教師自主權受限的管理、對教師過度功利化的評價等原因,加重了教師負擔,將教育推到急功近利的漩渦之中。

  必須重視的是,在不當的管理評價環境中,不少老師逐漸變得依賴上級教育部門的指令、認可,依靠外在標準獲得激勵、自信與尊嚴,丟失了教育工作者的本真和初心,不再有耐心通過對孩子的關心、促進、鼓勵、期待,使孩子慢慢向善成長。

  一些地方靠五花八門的名頭、花裏胡哨的頭銜和“帽子”、矛盾重重的職稱評定、名目繁多的榮譽評審拉大教師羣體內的差距,不僅不能如願以償地激發出教師的教育熱情,激勵廣大的教師以名師為榜樣,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滿腔熱情地工作,反倒助長了教育中的追名逐利,形成了心氣浮躁,玩熱鬧、玩概念、玩口號、假創新的氛圍。

  如今,教師羣體日益身處兩極分化的鴻溝:一部分是功利主義教育的獲利者,做培訓、做項目、做活動、做策劃和出書,忙得不亦樂乎;另一部分教師負擔加重,揹負的職業倦怠感與日俱增。

  而且,在一些地方教育管理和評價實踐中,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才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因,而常常錯誤假定教師是決定教育質量的第一推動力,將一些額外的管理與評價措施施之於教師,從而給教師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半月談:功利主義的評價體系加重教師負擔,該改改了

  特別是在“唯分數、唯升學”的評價傾向下,教師不得不丟掉自身的自主性與獨特性,向“唯分數、唯升學”的教學目的對標看齊。也正因為教育評價權力過度集中、標準過於單一,與評價對象的成長髮展多樣性不相匹配,教師不得不讓天性多樣的學生學習活動與“唯分數、唯升學”的內容一致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的豐富性和教學的有效性可想而知。

  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今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為未來一段時間教育評價改革提供了綱領性文件。

  然而,改變長期以來的“五唯”弊病,做好教育評價並非易事,還需要對教育評價釐清認識。

  應明確評價只是手段,不能成為目的。根據現代評價理論,評價是為了改進,評價是為學生更好地成長服務。教師是立德樹人的關鍵,是真理探索的首席和學生成長的關鍵他人,合格的教師需要有自己的主見而非聽命於他人,需要通過自我喚醒而非被動驅使獲得力量。

  改進教育評價,迴歸教育初心,教育管理與評價者要把教師視為有尊嚴、有獨立人格的人,讓教師擁有更多教學自主權,彰顯現代教育的價值,塑造更多淡泊名利的良師。

  改進教育評價,還要讓教師成為教育的共建共治共享者。教師有權有責,教師積極性能夠充分調動,包括教師在內的多主體的分級專業評價能有效發揮作用,這才是教育變好的根本。

  改進教育評價,除了從改革評價本身入手之外,在入職門檻和薪資待遇上下真功夫,也是相輔相成之舉。只有提高入職門檻,提高教師整體薪資待遇,才能讓更多人能安靜地做教育、熱愛教師職業、享受教師職業。(原題為《教師羣體負擔加重?功利主義的評價體系要改改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9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功利主義的評價體系加重教師負擔,該改改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