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文章:中美應展開“競合”而非“脱鈎”

  原標題:港媒文章:中美應展開“競合”而非“脱鈎”

  參考消息網6月22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21日發表題為《中美必須找到共存之道,而非脱鈎》的文章,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教授鄧兆聲。文章內容編譯如下:

  美中徹底決裂——或雙方經濟“脱鈎”——實際上對任何人都沒有益處,因為這兩個經濟體緊密交織在一起。

  由於特朗普政府率先對中國產品加徵高關税,北京隨後以對美國產品加徵高關税作為回應,美中貿易量已經下降。主張經濟“脱鈎”的誇誇其談聽起來很強硬,但美國各行各業和投資者知道,這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且風險非常高。這還會對其他許多國家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北京也明白,與華盛頓展開一場持久鬥爭將對中國造成傷害。畢竟,中方經過數十年經濟發展才使數億中國勞動者擺脱貧困,並把中國變成世界工廠。

  美中需要重新思考彼此交往的規則。它們可以從傾聽和承認彼此抱怨的合理性開始,開闢一條彼此都能接受的前進道路。在夏威夷舉行的會談可能是更多務實對話的開始。

  中國已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進步,北京自然希望中國企業蓬勃發展。正是低科技和高科技部門的指數級增長使得中國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雖然美國仍是最大經濟體,但幾十年的離岸外包操作已經掏空美國的製造業。

  新冠肺炎疫情令情況雪上加霜,暴露了美國在涉及抗生素、止痛藥、原料藥和個人防護裝備的供應鏈的弱點,觸發了美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原意是指美國人意識到在空間競賽中已經落後於蘇聯人的時刻——本網注)。恐懼是一股強大的驅動力。美國希望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

  中國也有自己的計劃。當北京實施報復時,波音和特斯拉等美國高科技企業可能也會感受到華為等中國企業目前因華盛頓的限制措施而遭受的衝擊。

  清醒的中國思想家明白,在經歷40年的互惠關係之後,中國突然與美國激烈“脱鈎”是一種兩敗俱傷的局面。實際上存在更好的選擇。

  華盛頓和北京需要冷靜下來,重新考慮經濟“脱鈎”的必要性,並達成一種可行安排。儘管全面合作可能無法實現,但這兩個大國之間的“競合”關係將受到全世界歡迎——這可能對兩國也有利。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9 字。

轉載請註明: 港媒文章:中美應展開“競合”而非“脱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