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資料簡介,孔子為何要登山?“孔子(名丘,春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學派的創始人)登山”打一字謎:字謎解析,孔“丘”登上“山”之後,“山”被“丘”壓在下面,上“丘”下“山”,二者就組合成字“嶽”。
孔子曾登山的地方
“孔子登山”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孟子·盡心上》之<觀於海者難為水>,其原文和譯文如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不成章不達。”
譯文:孟子説:“孔子登上了東山之後就覺得魯國縮小了,登上了泰山之後又覺得天下縮小了。因此,對於看過大海的人,對於一般的水都不會輕易產生興趣,在聖人指導下學習受益的人也很難對其它學説感興趣。觀賞水也是有講究的,必須觀賞那波濤洶湧的壯闊。太陽和月亮都有耀眼的光輝,哪怕再細小的縫隙也能照射到。流水在地面上流是有規律的,不注滿低窪之處就不往前流,君子立志行道,事物不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達。”
這篇文言文深富哲理,啓示我們要樹立遠大的志向,要有博大的胸襟,同時也要注重紮實的基礎,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文章和字“嶽”也喻指了孔子的強大,他的志向、胸襟、智慧、成就非常人能及,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智者登一座山,哪怕是一座不知名的山,依舊可以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更何況是孔子。他胸懷天下,“一覽眾山小”,所説的話都是富有哲理的語言,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孔子簡介
孔子,春秋時期人,以子為姓,氏為孔,名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東曲阜,而原籍則在現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被人們廣為熟知,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畫像
孔子曾跟隨老子學習,學成後帶領着一些弟子周遊列國十餘年。晚年時孔子修訂了《詩》《書》等六經。據傳,孔子門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備的人有七十二個。在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將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語行為和思想記錄下來,並整理成冊,命名為《論語》,此書後來成為了儒家的經典典籍。
孔子作為一個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禮”和“仁”,他主張道德上的仁愛思想、政治上的禮治思想,並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為公。不僅是道德與政治方面,孔子還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恥下問的教育思想;重視實事求是的史學思想等。從孔子的各種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同時還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無數,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備受世人的讚美和傳頌。後人也利用了建孔廟、建祠堂、拍電影等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人,使他的事蹟得以一直被流傳。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個知名度極高的歷史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不論是他的思想,他的言行還是他的生平事蹟都被世人流傳了下來。關於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相師的故事等等。
孔子人像
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主要源於孔子從他的兩個弟子在救人後的不同行為中看到不同的結果。孔子的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個落水的人後,收下了那個被救的人為表示感謝而贈送的一頭牛。孔子對於子路接受被救之人的答謝禮物的行為非常贊同,並且還説這樣能夠使魯國形成樂於救人的風氣。孔子從子路救人並接受答謝這件小事就看到了這樣的行為有利於培養人們積德向善的品德。而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用自己的錢贖了一個魯國人,事後沒有接受官府作為表彰獎賞的錢。孔子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樣會使魯國不再出現用錢贖人的事。從子貢贖人後拒絕獎賞的舉動中,孔子看到了這樣的舉動會不利於引導人們做善行的結果。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孔子能夠從小知大,由近知遠,這也就是孔子能被世人稱為聖人的原因了。
與孔子相關的故事還有很多,那些故事中都藴含着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能讓瞭解故事的人學到一些東西。同時人們讀孔子的故事越多,就越能瞭解到孔子的為人,瞭解到孔子的“聖人”之處,學到更多。
孔子的思想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論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經濟方面,還是在教育方面、美學方面、史學方面、旅遊方面以及人生觀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孔子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張仁説和禮説,主張個人層面上“仁”和“禮”的道德修養和品行,主張以德、禮治國。他強調人道主義,同時也強調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這些思想適用於任何時代,從中可見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在經濟方面,孔子崇尚重義輕利的義利觀,主張在利和義兩者中應該更為重視義,在獲取利益前要考慮所做的行為是否符合道義。孔子還重視民生,強調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並創辦私學,大量招收學生,打破了當時教育方面的壟斷。他還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每個人的天賦、興趣進行不同的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教師只需對學生施以引導。
在美學方面,孔子主張“美”和“善”的統一。他提倡將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兩者結合,將文學藝術作為促進社會和政治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學方面,孔子主張實事求是地進行歷史研究,強調研究歷史時要重視事實依據,同時極為反對錶裏不一、名不副實。
孔子曾周遊列國,擁有豐富的旅遊經驗,也因此,在旅遊觀念上他有着較為深刻的理解。他提倡文化旅遊以及感悟山水等自然景物的的旅遊,較為注重感受旅遊所感受的各種“美”。同時孔子還主張旅遊要適度,反對過度旅遊。
孔子提倡的人生觀念都比較積極向上,例如他主張與富貴相比,應該更重視道義;孔子還主張與人交往要真誠,要樂心助人等等。
孔子是個頗有成就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成就被世人所傳頌,他的各種思想不斷被世人借鑑。
孔子的灑脱
有關於論述孔子的文章可謂是多如牛毛,每個朝代都有對他的議論,日積月累下來,早已是數不甚數。在當今,曾有一個散文家,寫了一篇名叫《孔子的灑脱》一文。辭藻寫的極為平淡,但能夠表達出在他眼裏的孔子,是如何的灑脱。
周潤發版孔子
在周國平的眼裏,覺得《論語》是幽默風趣的文章,有點像林語堂一樣,能夠讀出其中的樂趣,因此他能夠發現孔子其實是一個灑脱的人。
儒家這種文化,多次提到要出世為官,而不是退隱。而作為始祖孔子,他其實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他對官場的追求較為平淡。
誰都知道孔子是一個讀書人,作為古代的讀書人,都需要寒穿苦讀十年,心中是有着自己的追求,那就是考取功名,從為一個有出息的人。而孔子就覺得人生來就是個沒出息的人,作為他這樣一個大家,也有人曾詆譭過他,説他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且毫無特長,然後孔子對此,只是笑笑,説我只是一個趕馬車的罷了。
而如何看待讀書,其實孔子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讀書要把興趣作為老師,而不是為了讀書而去讀書,這種純學術的想法在他看來使極為愚蠢的行為。而且他還主張讀書就是完善自己,用知識來妝扮自己。在孔子的心目中,人就得要有真才實學,而不是追求那些功名利祿,至少這樣的話他在《論語》中就強調了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