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大家會想到什麼?這個國家可謂是相當神奇:同中國一樣,印度擁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周邊又沒有多少能夠壓抑它發展的強鄰,可以説,印度擁有絕大部分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國家的條件。然而從很久以前,印度人就點歪了天賦樹,成了當今社會上的“開心果”。印度人似乎與世無爭,根本不關心外國人怎麼看待自己。這種中了毒一般的“樂觀心態”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歸咎於該國缺少一位鐵腕強硬的領袖人物。
遠的不提,就拿二戰來説,備受印度人民尊重的“聖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那套主張就挺難讓人接受。二戰是列強對世界格局的新一輪洗牌,在這輪慘烈的爭奪中,老牌殖民帝國的統治出現鬆動,這讓許多被殖民國家看到了獨立的希望。然而,印度人卻幾乎目送這個機會從手邊溜走。面對日本人的侵略,甘地大聲呼喊:“放下槍,拿起刀,排成排向敵人發動衝鋒吧。”他相信,當印度人的屍體堆成山時,日軍官兵一定會從心底滋生出一股沉重的罪惡感,忍不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甘地還給歐洲各國支招:“你們應當邀請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隨意征服你們的國家,征服你們被稱作屬地的國家。你們也可以讓德國人跨上你們美麗的寶島,佔領你們的無數富麗堂皇的名勝古蹟。讓他們任意佔領吧,但你們決不可喪失心志。”法國人投了降,甘地大加讚賞:“(法國人)接受了不可避免的結果,拒絕做一場愚蠢的屠殺的幫兇。”這番言論引得全世界一片譁然。
19世紀初期,英屬東印度公司加快了擴張地盤的節奏。那會兒的印度一團糟,根據資料,即使到了獨立前夕,印度境內僅同英國簽訂協議的土邦就多達600餘個,印度政府想要讓收並這些亂七八糟的部族,還得挨個找他們談條件。有的要派人到政府裏擔任高官,有的要“自治權”,政府被這些問題折騰得焦頭爛額。可想而知,當東印度公司的勢力瘋狂膨脹時,印度也只有捱打的份兒。
1849年,英國勢力已經掌控印度全境。縱使大英帝國家底雄厚,想要維繫對這個體積龐大的國家的殖民統治,也得付出不少額外的精力。因此從1850年開始,東印度公司開始強行在印度推行西化,宣傳基督教,建立英式政治和司法體系,大搞基建,一方面,這些舉措也確實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印度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印度好歹也是文化底藴很深的國家,對這套舶來品的強買強賣感到相當牴觸,甚至對英國人產生了極其強烈的憎恨和不信任感。為了把這股躁動摁死在萌芽階段,同時也為了下一階段的進一步擴張,東印度公司在當地建立了僱傭軍制度,“以印治印”,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有西帕依兵團。
僱傭兵團剛建立初期,士兵的待遇還比較好,他們享有許多特權,還會被支付額外的薪酬。然而,英國到印度是搞剝削的,不是養大爺的,隨着僱傭兵數量的飛速膨脹,這些士兵的待遇也不斷下滑。截至1857年,印度僱傭兵已達到數十萬人,相比之下,當地英軍也才只有約4萬人。東印度公司為了維護統治而保持一定規模的僱傭兵部隊,強行拉人湊數,許多高種姓人都成了炮灰。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他們獲得的薪水時一天比一天低;印度士兵在戰場上拼死拼活,能獲得的最高軍銜也只是中士。誇張的是,如果僱傭兵被派到某處作戰,連行李寄運費用都要自己支付。
另外,在印度人的傳統中,有些國家和地區是他們文化中的“禁區”,無論如何都不能去的。誤入者不但會遭到族羣的排擠,甚至還可能被剝奪種姓。然而,英國殖民者才不管這些,這無疑加深了僱傭兵對這羣外來者的痛恨。不過,在“高貴”的大英帝國殖民者眼中,即便是站在印度權力頂端的那一小撮人,恐怕跟關在動物園裏的猴子也沒啥區別。因此,士兵的反抗情緒非但沒有換來對方的退讓,反而令對方祭出了更惡毒的損招。
從1857年開始,印度民眾間就開始流傳這樣一個傳聞:東印度公司為部隊更新換代,用新式後膛“恩菲爾德”步槍取代印度士兵裝備的舊式前膛槍。然而在發子彈時,印度官兵一片譁然:東印度公司用浸有豬油和牛油的油紙包在子彈外邊,士兵想要用這些子彈,就必須用牙咬破包裝。眾所周知,牛在印度有着相當特殊的地位,英國人這樣的做法根本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一傳聞首先出現在僱傭兵團中,隨後迅速蔓延到全國各處,引發了印度民眾的普遍不滿。當年3月,一名印度士兵開槍射殺3名英軍軍官,該士兵隨即被處以絞刑。5月9日,密拉特城有85名印度士兵拒絕使用油紙包裝的子彈,英國人將他們捆綁,當眾往其口中塞入塗油牛油的子彈,此事史稱“密拉特事件”,也就是著名的“塗油子彈事件”。
印度人或許很弱,但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英國殖民者的作死行為最終為他們帶來的慘痛的代價。“密拉特事件”發生後,印度人總算在長達兩三個世紀的逆來順受後爆發出了堅韌頑強的一面。印度民眾一呼百應,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民族大起義。與此同時,“章西女王”拉克希米·葩依積極響應,這位強悍而偉大的年輕女子成了這場運動的精神領袖和靈魂人物。然而,這場運動並沒有為印度人民爭取到真正的獨立,它甚至沒能持續多久。1858年6月18日,隨着章西女王的戰死,起義由盛轉衰。這場起義直接終結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管理,印度被直接置於大英帝國的統治之下。
由此可見,印度人並不是生來骨子裏沒種,而是沒被逼到那份上。在民族大起義的過程中,印度人每攻下一處,便會對當地英國人進行殘酷清算:男人必然面臨屠殺,女性慘遭凌辱。這一做法也徹底讓印度同大英帝國結下了樑子,後者的報復也是相當殘忍的。為了打擊敵人士氣,起到恫嚇的作用,英軍為印度人量身定做了一種酷刑:他們將印軍戰俘綁在炮口,點燃火炮,戰俘會當場被肢解,人瞬間就沒了,就剩一堆血肉,場面駭人。這一酷刑頗具視覺衝擊力,英國殖民者對此感到滿意,“炮決”也被迅速推廣到印度各地,甚至沿用到了後來。
值得一提的是,有學者認為,“往子彈上塗豬油”本身就是印度人杜撰出來的,這只不過是為大起義製造藉口。因為在當時,豬油並不十分廉價,英國人跑到印度本來就為了攫取利益,怎麼可能會用上如此“昂貴”的東西呢?據説,該事件的起因是一名印度僱傭兵同市民吵架,後者吵不過又打不過,一氣之下説:沒啥值得你得意的,因為你很快就要啃豬油了。這名士兵回兵營一查,這才引出了後面的故事。
根據資料,“塗油子彈事件”爆出後,東印度公司也做出了闢謠,只不過印度軍民的怒火已難以平息。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便傳聞是假的,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故意製造事端,當時印度人民的勇氣還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印度人似乎當真被“炮決”嚇破了膽,加上之後也鮮有章西女王這般鐵血強硬又震撼人心的領袖。1877年,維多利亞女皇正式加冕為英屬印度帝國女皇,直到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體系崩潰前,印度民族獨立主義者自此再也沒能折騰出像模像樣的動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