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害怕不能生存
有些士兵本身就貪生,在這些人眼裏,為了生存可以不惜一切,在戰場消極對敵作戰,有了機會就投降。甚至是主動向敵方投降。
自然,這些人也根本不用指望其在投降後抵抗。
二、害怕沒有條件抵抗
投降後,戰俘中的軍官和士兵被分開看押,如果想抵抗,就要在敵方看押下,秘密重建抵抗體系,這是首要條件,非常之難。
要抵抗還要有武器,彈藥,物資的供應,這些如何得到?如何持續得到?又是一個難以辦到的條件。
戰俘的看押地點,一般是在敵人的後方。就算抵抗成功,出路何在?就地打游擊?穿越前線,返回己方?這也是一個有相當難度的條件。
三、有些人有心無力
有些士兵成為俘虜,實屬無奈。比如在戰場上中槍了,被炮彈炸了,然後負了或輕或重的傷。還有的士兵甚至在炮彈爆炸中,給炸暈了,就莫名奇妙地成為了俘虜。
還有些士兵,本身根本沒想到要投降。可在大戰之中,各級各類部隊建制被打亂,指揮體系不復存在,聯繫中斷,處於缺乏無組織,無指揮,聯繫中斷的混亂狀態,羣龍無首。在敵軍猛烈進攻,重型火力打擊之下,遭受嚴重損失之時,一些士兵就徹底失去了戰鬥的勇氣和意志,只能投降了。
二戰後期,德國在西線組織了阿登反擊戰,這次戰役規模之大,反擊之猛,出乎美國軍隊預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參戰部隊的一些美國士兵,被德國軍隊俘虜,部分原因就是如此。
這些士兵,受到了身心方面的戰爭創傷,即便想抵抗,也有心無力了。
所以説,在二戰中,一名士兵可以押送上百名俘虜,看起來不可思議,實際上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