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大家好,我們的澤宇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諸葛亮興復漢室的實質,則是為了實現統一。準確地説,諸葛亮的北伐,是客觀形勢和主觀想法交織作用的產物,是諸葛亮藉助客觀形勢演變來實現他興復漢室志向、進而完成統一的一種嘗試。儘管這一嘗試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但諸葛亮矢志不渝、公忠體國的崇高精神一直受後人敬仰。
自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至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曹魏。在諸葛亮北伐的整個過程,諸葛亮本人的心理特徵和性格特質在其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基於此,本文便通過歷史心理分析的方法,來探究諸葛亮北伐的個人情結,着重分析他矢志不渝進行北伐的心理動機。所謂歷史心理分析的方法,又稱心理史學,心態史學,是運用現代心理學、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與方法,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個體和羣體的心理活動及特徵的分析,對歷史現象作出解釋和研究的方法。
諸葛亮的興復漢室之心,是他發動北伐的心理動機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説:他之所以要北伐曹魏,最終目的便在於"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而興復漢室之心,正是諸葛亮發動北伐的心理動機。
(一) 興復漢室之心的起源和歸宿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事實上,早在跟隨劉備之前,諸葛亮便頗有雄心壯志。他自比於管仲、樂毅,便表明在諸葛亮的心裏一直有輔佐明君成就霸業之志。自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心中的霸業便是興復漢室。興復漢室,某種程度上就是諸葛亮的人生志趣。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因此,早在隆中之時,諸葛亮便向劉備規劃了頗為詳盡的戰略藍圖,即:
"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由此可見,隆中對策的實質和最終歸宿,就是成就霸業,興復漢室,完成統一。正因如此,本人認為:諸葛亮發動北伐的心理動機,是要完成他和劉備多年來興復漢室的這一宏偉心願。而興復漢室,則是為了完成統一。
(二)以攻為守之説的來源和謬誤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關於諸葛亮發動北伐的動機,學界爭論頗久,而以攻為守之説佔據着主導地位。以攻為守這一觀點,最早是由晉人袁準提出的,即:
"諸葛亮,重人也,而驟用蜀兵,此知小國弱民難以久存也。……國家前有壽春之役,後有滅蜀之勞,百姓貧而倉廩虛,故小國之慮,在於時立功以自存,大國之慮,在於既勝而力竭。"
一千多年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對其進一步完善,形成了完備的“以攻為守”論,即:
"夫公固有全局於胸中,知魏之不可旦夕亡,而後主之不可起一隅以光復也。其出師以北伐,攻也,特以為守焉耳。以攻為守,而不可示其意於人,故無以服魏延之心而貽之怨怒。"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從本質上看,以攻為守只是一種戰術方法或戰術策略,而並非是一種戰略考量。用以攻為守來簡單概括諸葛亮北伐的動機,既與經典的軍事理論相悖,也沒有實例可循,而且也不符合當時魏蜀兩國特別是的實際情況。具體闡述如下:
第一:從軍事理論上看,以攻為守並不符合軍事常識。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根據《孫子兵法》的記載:"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此種説法,便是表明以攻為守在軍事理論上是一大忌。
而諸葛亮作為三國時代一位傑出的軍事家,自然深知此點,又豈會違反兵法大忌而去以攻為守呢?
第二:從軍事實踐上看,以攻為守並沒有確鑿的實例。
縱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雄,而弱國總是依附強國苟延歲月,從未出現過弱國主動向強國挑起戰爭的先例。
由此可見,諸葛亮北伐若真的是以攻為守的話,那便是軍事史上的創舉。而諸葛亮向來是以謹慎著稱,又怎會以攻為守、行此冒險之舉呢?
第三:以攻為守並不符合魏蜀兩國的實際情況。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魏國自立國以來,向來是推行先滅吳、後滅蜀的國策的。特別是劉備夷陵戰敗後,魏國更加把精力用在了防備吳國的東線戰場上,並沒有大舉進犯蜀國之意。故而,魏國對待蜀國的總體戰略是防守,蜀國當時並不存在被魏國主動發難的情況。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因此,本人認為簡單地用以攻為守的理論來解釋諸葛亮北伐的心理動機,明顯是違背了諸葛亮內心興復漢室、開疆進取的初衷,也與諸葛亮的一統情結大相徑庭。
興復漢室是諸葛亮一生的情節,其推行的北伐實質是為了統一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諸葛亮既然以興復漢室作為北伐的心理動機,他對北伐無疑是無比堅定的。在北伐剛剛開始的時候,諸葛亮是充滿着巨大的信心的。而諸葛亮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信心,主要是當時他已平定了以孟獲為首的南方蠻夷的叛亂,蜀國君臣上下一心,實在是處於大有可為之際。
故而,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便率軍北駐漢中,臨行前向後主劉禪上疏,説道: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次年春三月,諸葛亮正式進軍祁山(今甘肅西和縣西北)。
自此,諸葛亮為興復漢室而進行的北伐曹魏之戰便正式開始。 然而,諸葛亮的北伐並非順利,但這並沒有動搖他堅定北伐的內心之志。為堅定劉禪繼續北伐的決心,在北伐不利之時,諸葛亮往往舉出曹操屢屢敗北的例子,用來論證即使沒有必勝的把握,北伐也必須要進行下去。諸葛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向劉禪傳達北伐曹魏必定要經歷種種挫折,但最後一定可以成功的信念。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綜上所述,本文運用了歷史心理分析的方法,通過對諸葛亮個人心理性格的剖析,以心理史學的視角來探究諸葛亮的北伐情節,主要得出如下結論:
諸葛亮的興復漢室之心,是他發動北伐的心理動機。而諸葛亮矢志不渝進行的北伐,實質上是諸葛亮藉助客觀形勢的演變來實現其興復漢室之志、進而完成統一的一種嘗試,是劉備未竟事業的一種延續。而此點,正是諸葛亮對北伐獨具情結的根源。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0 字。

轉載請註明: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淺論諸葛亮的北伐情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