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二任志願軍總司令,主動讓賢被彭總拒絕,後被免職蒙塵18年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他是第二任志願軍總司令,主動讓賢被彭總拒絕,後被免職蒙塵18年
説起開國上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有蕭克、許世友、楊成武、洪學智等名將,對鄧華將軍卻知之甚少。1955年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鄧華在開國上將中排名第七,在四野名將中排名第一。翻開我軍軍史便知,鄧華將軍戎馬一涯,可謂戰功赫赫,其中,在朝鮮戰場上,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0年10月9日,十三兵團作為首批志願軍入朝,鄧華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是司令員兼政委的彭總的主要副手。鄧華善戰,不僅有勇,而且有謀,提出過很多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有的對整個戰局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早在10月9日前,彭總在瀋陽市東北軍第三招待所會議室裏,召開了首批志願軍軍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共軍委對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決策,確定入朝作戰的戰鬥方針,要求十天內做完一切準備工作。
會議結束後,已經是深夜,鄧華仍沒有倦意,他心裏在考慮着一件大事:入朝參戰,志願軍必須必須具備兵力上的優勢!原來志願軍決定先派兩個軍過江,兩個軍不過十萬多人。而此時,“聯合國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四十二萬,而且越過“三八線”的敵軍部隊已經多達十三萬人。
除了地面部隊外,敵人還掌握着制空權和制海權,況且先不説它的裝備優勢,海空軍優勢,志願軍僅出動兩個軍,同他的第一線南面兵力相比,就不具備優勢。他把這個意見告訴了彭總,最後得到中央的採納。後來的歷史也證明,這一招非常重要,主力全部出擊形成了有力的“拳頭”。
10月11日,彭總來到兵團司令部駐地安東檢查出國戰備情況時,鄧華再次提出,即使先頭四個軍一起入朝,兵力還是不夠。因為我軍的火力弱,與敵人火力懸殊太大,殲滅美軍一個師,我們需要兩個軍,殲滅南朝鮮軍一個師,我們需要一個軍,所以還需要向中央建議,趕快增援部隊。這個建議同樣被採納了。
10月12日,宋時輪兵團北上,直開東北。10月22日,又決定將天津地區的第六十六軍車運安東,編入志願軍序列。這個軍入朝的時間僅比最先入朝的四個軍晚六天。與此同時,第九兵團(宋時輪兵團)也於11月7日開始入朝參戰。這些部隊的迅速入朝,為第一、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不僅如此,在抗美援朝期間,鄧華從自身資歷、能力和身體狀況的考慮,還曾主動提出讓賢。
1952年春天,彭總回國主持中央軍委工作。6月,鄧華被任命為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到1953年春夏,朝鮮戰場志願軍已經達一百餘萬人。那時,鄧華剛剛四十三歲,統領百萬雄師與敵兵拼殺於異國戰場重任在肩,壯志飛揚,展示了自己的人生風采。
但是,鄧華是位極其謙和的人。1951年春天,陳賡和宋時輪率兵入朝作戰後,兩位都是威信高、老資格的將領,鄧華提議由陳擔任志願軍第一副令員兼第一副政委,宋任第二副司令員,自己擔任第司令員兼第十三兵團司令。
鄧華謙讓風格讓彭總頗為感動,但是,他考慮到鄧華自入朝以來一直就是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熟悉志願軍的情況,改變座次不利於開展工作。而且根據幾個月共事的觀察,他發現鄧是一個能夠拍板、敢於拍板的人,辦事情既抓得起又放得下,而且肯動腦子,善於思考,因沒有同意鄧華的意見。5月15日,鄧華又以個人名義向中央委總幹部管理部發電報,提出自己的建議,5月27日,彭總又致電中央軍委,拍板定案:唯便於聯繫各野戰軍,似應增加陳賡為第二副司令員,宋時輪為第三副司令員。
1953年7月,在著名的金城反擊戰勝利後,鄧華正式出任志軍司令員兼政委,“成為中國軍隊在國際軍事舞台上的形象代表”。
1954年11月,鄧華回國任東北軍區司令員,後任副總參謀長兼瀋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9年8月,因為“特殊事件”的影響,他離開了戰鬥多年的軍隊,轉移到地方,此後蒙塵18年,直到1977年8月,他才重新回到軍隊,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軍委委員。
1980年7月,鄧華上將在上海病逝。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