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幾個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經典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怎樣把孩子培養成人中龍鳳,當然是家長最關心的事。相信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對待孩子教育問題總是最讓父母頭疼的問題,畢竟現如今的教育方式和之前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總要放在首位去討論。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一個標準的公式去衡量,只能靠家長去探索。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一則新聞,講的是一個美國小孩參加冬令營受傷的故事。小Bob在在和其他孩子進行雪地賽跑時,因為大雪覆蓋地面,不知道路面坑坑窪窪。小Bob所在跑步的位置恰巧是路面最不好的地方。因為積雪的原因,Bob並沒有看見隱藏雪地下的坑,摔倒在地,手臂恰巧磕在了雪裏的石頭上。工作人員叫來醫生,慶幸的是沒有傷到神經,手臂骨折。經過醫生精心的包紮,小Bob居然説要繼續參加比賽,在小Bob敢於冒險的精神支撐下,成功完成了比賽。網友紛紛評論,説孩子父母真狠心,為什麼要讓孩子參加這麼危險的活動,難怪美國人那麼少。但是網友不知道的是,這個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難,堅持拿到了千人運動的前50名,這個勇敢的經歷將會是他將來簡歷上精彩的一筆。

有的家庭對待孩子時總寵着疼愛着,不捨得孩子做這個幹那個,以為這樣孩子可以成為出色的人,但卻不想這與孩子成才卻大相徑庭,越走越遠。但是有一些家庭對待孩子就比較嚴厲,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在這三個方面,心腸越硬,將來孩子也更容易有出息,家長不要捨不得。

第一、家長敢於讓孩子去冒險

近代來説,我們國家的家長更喜歡讓孩子在温室中成長,缺乏冒險精神。相對西方國家的家長對於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更加普遍。我們華夏兒女在毅力比外國的孩子更加強大,更具有忍耐力,厚積而薄發。這種優良傳統是我們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不應該消失在父母過度保護中。參加活動,培養孩子冒險精神,孩子以後進入社會,也敢於挑戰機會,成就理想。冒險精神是孩子飛躍人生路上荊棘的“翅膀”;是孩子直上青雲借力的“風”;是孩子抵達成功彼岸的“航帆”,父母不要捨不得。

鮑奶奶談0-3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兒科醫生鮑秀蘭-協和醫院兒科主任,協和醫科大學兒科教授,寶籃貝貝首席專家。

66元 74人已購

詳情

第二、家長願意讓孩子學會獨立

古人語:“孺子何不以灑掃以待賓客”,連家務事都做不好的孩子,將來怎麼會有出息,怎麼會成為優秀的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現在十幾歲不會生活技能的孩子比比皆是,家長還以為提供好環境讓孩子專注學習,但卻不知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很難和別人相處,處處遭到排斥。因為自己的生活打理不好,總是會給別人帶來麻煩,父母總不能一直跟在孩子身邊。現在有很多寄宿制學校,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寄宿在學校,一週回一次家,從小慢慢的減輕的對擺脱父母的依賴。相比較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很獨立,在將來成長中,處理事情總是能做的很圓滿,家長很放心孩子出門在外。

第三、家長放開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自己的控制慾很強,喜歡插手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孩子留長頭髮還是短頭髮,穿什麼樣式的衣服,穿什麼樣式的鞋子等等。舉着為孩子好,讓孩子專心學習等名頭,剝奪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利。在父母這種強勢之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會遵從父母的意願,沒有主見,沒有獨立的人格,將來很難成為優秀的人。説家長對孩子心腸硬一些,倒不如説家長自己對自己要求嚴一點,控制自己不去控制孩子的人生,學着慢慢放手,這樣才是為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