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五代之亂,避分裂之禍,宋是怎樣做出如此功績的?

由於唐末統治者的日趨腐朽,社會愈加動盪不安,國內割據勢力越演越烈,終於在公元907年,榮耀了兩百多年之久的唐王朝覆滅,中國迎來了歷史上分裂割據的五代十國時期。
這種動亂的局面一直持續到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統天下,結束了全國動亂分裂的局面,並且徹底剷除了埋藏在中國土壤中割據分裂的種子,自宋代以後,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分裂割據現象。
一、''烽火連天'',動盪不安的黑暗時期
五代十國,是一個比春秋戰國更為混亂的時期,各國勾心鬥角,相互傾軋,朝代更迭十分頻繁和迅速,在統治者膨脹的慾望和日益緊張的戰事的拉扯之下,人民生活在一種水深火熱的狀態之下。
五代十國,其中五代是指唐王朝覆滅之後,在中原地區建立起來的政權組織,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的十國,是指存在於中原之外的割據勢力,為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政權。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十國有臣服於五代,但實際上仍是獨立的政權,在制度和政治框架上,是具有很強獨立性的國家。
救五代之亂,避分裂之禍,宋是怎樣做出如此功績的?

五代十國圖
在各軍閥割據混戰的時期裏,由於從總體局勢而言,北方比南方更為混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國經濟進一步南移。但在這70多年裏,因為不同規模的戰爭爆發頻繁,朝代更替迅速,所以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的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災難。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這句話可以較全面的描述出當時的政治動亂和禮儀敗壞,在武人亂政的局面下,五代十國的皇帝如同走馬燈一般上任,繁榮一時的國家又迅速衰頹在血泊之中。
五代第一明君之稱的周世宗柴榮,在進攻南唐楚州時,因為久攻不下且損失慘重,在終於攻破城池時,下令屠殺城中所有百姓以此泄憤。剎那間血流成河、伏屍千里,在一片混亂之中,柴榮看見在街角有一個已經斷頭的女子的懷中,有一個嬰兒仍在安心地吸吮着母親的乳汁,這才在陣陣慘叫聲中起了惻隱之心,下令停止屠殺。如今,這條巷子以''因子巷''為名繼續存在着。在這中國歷史最黑暗的一頁中,統治者對人民的剝削也十分的殘酷。
救五代之亂,避分裂之禍,宋是怎樣做出如此功績的?

''天下黎民,莫非疲弊,天下州縣,靡不調殘。加以率斂頻仍,徭役重疊。''當時名目繁多的徵税條款和地方官員明目張膽的勒索敲詐,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如在南唐時,就連春天柳絮飄揚也要向人民徵收税錢,農户的雞鴨鵝下了雙黃蛋也要徵收額外的税錢。後漢時,向農民徵收糧食税時,除了每斛正税之外,還要加收二斗''鼠雀耗''。除此之外還有,''牛皮錢''、農具税、過橋税等。
閩國康宗王繼鵬上任之初,便將奢靡鋪張的想法付諸於行動,他尤其喜好華麗精緻、鈎心鬥角的奢華宮殿,所以大量搜刮民脂民膏,透支中央財政,興建紫薇宮,鑄造白龍寺等,並下旨貪污,做官不論功績只看貪污能力,以求得填補中央財政的空缺。在這樣的統治之下,自然是民怨沸騰、經濟蕭條。
在沉重的税收壓力和經濟剝削之下,千里之內,户不過百,民不聊生。在總體局勢稍微平緩的南方地區,人民也多貧苦不堪,''鄉民多赤體,有被葛褐者,多用竹篾繫腰,百執事非刻理不可,雖貧者亦家累千金''。南方地區尚且如此,不用想象也可得知,北方的人民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人間地獄之中。
救五代之亂,避分裂之禍,宋是怎樣做出如此功績的?

二、''黃袍加身'',打破黑暗的一束曙光
顯德七年元旦,後周發動兵變,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被眾人擁立為帝,從那時起,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藝術、科舉教育、科學實踐高度發達的王朝萌生了,其一改五代十國的陰暗污穢,帶領華夏民族走上歷史的新高峯。
在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之時,宋太祖接受趙普的觀點,決定以先簡後難,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進行統一戰爭。在滅亡了南唐之後,割據漳、泉二州的國王先後依附宋朝,這時南方割據勢力已全部被消滅殆盡。
救五代之亂,避分裂之禍,宋是怎樣做出如此功績的?

宋太祖肖像畫
太平興國四年二月,宋太宗親自揮軍北上,企圖滅亡北漢,在擊敗遼的援軍以後,對北漢進行兩個月的圍城進攻,北漢滅亡,自此分裂割據的五代十國時代結束了,新的大一統王朝建立起來了。
宋朝統治者積極吸收前朝的經驗和教訓,為了不讓唐朝後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再度出現,所以以''懲創五季,而矯唐末之失策''的名義,實施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首先,削弱州郡一級地方長官的實際權力。將全國州郡劃分為十五路,此後路的數目也在陸續增加。對於州郡一級地方長官而言,不允許他們身兼數職,並且受五代十國武官亂政的影響,宋朝最高統治者規定,州郡長官必須由文官擔任,並且另設通判,使州郡一級的地方長官的權力受到中央的監控,也讓行政權力與監察權力相互制約,最終集權到中央。
其次,在中央政治體制上,基本沿襲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但三省長官的地位有所下降,不再由三省長官擔任宰相這一職位,而是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之職,並且增設的有參知政事,進行進一步的分權。同時提高樞密使和三司使的權利,以樞密使來分散宰相的軍權,以三司使來分散宰相的財權,宰相一職由多個部門同時擔任。相互制約、相互合作的中央政治體制,讓皇帝在進行決策時能更加收放自如、易於操作。
最後,在軍事管理上,在宋太祖時,便以杯酒釋兵權這樣温和的方法,將各大軍事首領的兵權集中到皇帝的手中。並且試圖將軍隊保持在一個''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狀態之下,禁軍不再設置最高統帥,並且將三衙將領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以性格軟弱、易於操控、資歷較淺的人擔任,便於中央進行控制。
救五代之亂,避分裂之禍,宋是怎樣做出如此功績的?

而且在軍隊分佈上,宋太宗認為''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對於宋太宗而言,軍隊的分佈一定要守內虛外,因為外部敵人入侵不過是邊防戰事,中央是可以預防的,但內部的異端勢力卻是防不勝防。所以宋王朝歷來習慣將大量禁軍屯紮在中央,在邊境只設置少量的軍隊。在遭遇外部衝突時,更習慣''散錢消災'',這樣的局面一直到宋朝中後期,邊境戰事吃緊時,才有所改觀。
決心改革武官亂政局面的宋朝統治者,吸收大量的文人志士入朝做官,科舉制度也較唐朝有了質的飛躍,取仕人數也大大提升。僅在宋太宗時期,取仕就達5800人之多。文人社會地位的提高,也讓儒學復興在宋代完成,產生了新儒學理學。
救五代之亂,避分裂之禍,宋是怎樣做出如此功績的?

宋太祖肖像畫
三、''中央集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宋初時期的中央集權政策,消除了餘留的割據勢力,打擊了藩鎮囂張的氣焰,有利於大一統王朝的發展,並且較為清明的政治和安穩的社會狀況,也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的發展,商品經濟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宋打破了中國曆代的來的城市佈局,坊市分離的制度加強了城市的經濟功能,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也出生在這個朝代。
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雖然在對外戰爭時常常呈現出一種軟弱的態度,後世也常常對宋朝做出冗官冗員,積貧積弱的評價,但實際上宋朝的民生福祉和經濟實力比盛唐還要更為繁榮。在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亦有學者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期。
但這些給北宋帶來繁榮的措施,也為其埋下了衰頹的種子。兵將分離的制度,使將領的權力大大降低,在實際的戰爭中,指揮不靈、軍紀混亂,影響了整個軍隊的戰鬥力,在後期的邊境戰爭中,百萬宋朝大軍竟敵不過遼的侵擾。
同時,宋朝豢養的文職人員眾多,分設的各類機構龐雜。冗官冗員的現象經久不衰,這不僅導致了行政效率低下,而且這種層層疊疊的官僚機構,也一步步的掏空了中央財政,加大了人民的經濟負擔,成為宋經濟血脈上的寄生蟲。
總而言之,宋朝承上啓下,結束了中國最為黑暗動盪的一段歷史,將萬千人民拯救於水火之中,同時開闢了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一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直接因為內亂而亡的朝代。
參考書籍:
《冊府元龜》
鄭文寶《江表志》
葉適《水心別集》
《續資治通鑑長編》
《唐研究·第十一卷·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説及其影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2 字。

轉載請註明: 救五代之亂,避分裂之禍,宋是怎樣做出如此功績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