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9月“雙一流”名單公佈至2019年,地方高校入圍“雙一流”後辦學經費3年間平均增長了21%(個別院校因數據不全未計入)。其中,新疆大學增幅高達81%。
從2019年財政決算收入來看,鄭州大學以63.55億元高居地方“雙一流”高校收入榜首,上海大學和蘇州大學位居2、3位。
2019年地方“雙一流”高校財政決算收入最高的前十所高校所獲經費均值為41.30億元,而2018年教育部直屬“雙一流”高校決算收入前十所高校所獲經費均值高達148.05億元,央地差距可見一斑。
(注:2019年是公開可查的最新數據)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7所地方高校入圍“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與中央部委所屬的原“985工程”高校和一般“一省一所”的省屬原“211工程”高校相比,總數達137所的“雙一流”高校中多了不少地方院校的身影。
那麼,“雙一流”首輪建設到底為入選的地方高校提供了多少“真金白銀”?我們對其所獲經費投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入圍“雙一流”的地方高校有哪些上世紀末,行業辦學大量取消後,我國高校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兩級辦學的格局。
大量縮編的中央部委直屬高校在關停並轉後,目前主要集中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少數部委,共計117所;其他高校更多的則是由地方政府舉辦。
然而,相較於中央部委直屬高校,地方高校辦學資金相對緊張,對獲得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有着更強烈的訴求,這一狀況在中西部地區更為明顯。
事實上,原“211工程”地方院校僅有28所,只佔到全部數量的1/4。而此次入圍“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地方院校數量則大幅提升,佔全部“雙一流”高校的34%;雲南大學、鄭州大學和新疆大學這3所地方院校還入圍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
除了已是原“211工程”的地方院校外,共有25所原非“211工程”高校獲得“雙一流”建設支持,排除位於北京的6所部委直屬院校(即外交部的外交學院,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部的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公安部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及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之外,其餘19所均為地方高校。
入圍“雙一流”的47所地方高校分佈在27個省區市。其中,江蘇、上海、四川各有6所、5所和4所入圍,數量最多,佔據了1/3;北京和天津各有3所;廣東、河南、新疆、浙江各有2所;甘肅、重慶、山東、湖北則或因高校實力、或因部委直屬高校眾多,沒有1所地方院校入選“雙一流”,不得不説是一個遺憾。
表1. “雙一流”建設地方院校一覽表。 本文圖片 微信公號科學網
地方“雙一流”院校富起來了嗎數據顯示,自2017年9月“雙一流”名單公佈至2019年,地方高校入圍“雙一流”後辦學經費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3年間平均增長了21%(個別院校因數據不全未計入)。其中,新疆大學增幅高達81%,西南石油大學的增長率也有75%,而安徽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漲幅也超過了50%。
在負增長的6所院校中,除貴州大學因省屬高校債務化解導致負增長55%而不具參考性外,其餘5校為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和內蒙古大學。
從2019年財政決算收入來看,鄭州大學以63.55億元高居地方“雙一流”高校收入榜首,上海大學和蘇州大學位居2、3位。
令人意外的是,廣西大學、新疆大學分別位居6、7位。河南大學則以30.36億元排在第10位,河南對省屬“雙一流”高校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而全部45所院校的校均經費為22.9億元(當年南昌大學和西藏大學無公開數據),高於均值的有16所,而低於均值且為原“211工程”高校的有安徽大學、西北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石河子大學、遼寧大學、內蒙古大學、延邊大學和東北農業大學等10多所高校,這表明它們所獲的資金支持仍較為有限。
以安徽大學為例,其2019年的財政決算收入首度突破了20億元大關,達到了21.2億元。然而,這一增長並非來自於省級政府撥款和事業收入,而是舉債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這説明地方政府對其支持力度仍較有限。
圖1. 22所2017至2019年總經費高於平均漲幅的地方院校增幅
但總體來説,“雙一流”高校的身份為高校獲得更多的經費帶來了保障。
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為23453.39元。從2019年財政決算收入來看,可查的45所地方“雙一流”高校實際生均撥款均明顯高於所在地的平均水平。
其中,15所院校達到了當地生均撥款的2倍以上,12所院校超過了50%,即便最低的寧波大學也約高於浙江省生均撥款的4%。
表2. 2019年財政決算省級生均撥款與校實際生均撥款差額
需要指出的是,地方院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而各地投入水平不一又導致了高校區域間的貧富差異,但收入水平差距最多的仍在部委直屬高校和地方高校之間。
2019年地方“雙一流”高校財政決算收入最高的前十所高校所獲經費均值為41.30億元,而2018年教育部直屬“雙一流”高校決算收入前十所高校所獲經費均值高達148.05億元,央地差距可見一斑。
圖2 . 教育部直屬高校2018年決算前十名和“雙一流”地方院校2019年決算前十名對比
圖3.“雙一流”地方院校2019年決算後十名和教育部直屬高校2018年決算後十名對比
原非“211工程”地方“雙一流”高校怎麼樣在“雙一流”高校中,有8個地區的19所原非“211工程”地方高校強勢入圍“雙一流”,它們多數集中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這19所院校專業特色鮮明,與大多數省屬原“211工程”的綜合性大學不同,是以學科屬性較為單一而成為考生追逐的“新貴”。
2019年,這19所高校總經費均值為17.45億元。其中,首都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寧波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和成都理工大學位居前5名。
即便位於高教窪地的河南大學,2019年經費也高達30.36億元,實際財政生均撥款3.21萬元,遠高於河南省1.55萬元平均水平。
儘管這19所院校的校均經費低於原“211工程”的地方“雙一流”高校(從2019年公佈的財政決算收入來看,其校均經費為26.85億元,未計入南昌大學和西藏大學),但從財政生均撥款來看,前者以6.83萬元明顯高於後者的4.05萬元。
單位資金投入水平差異自然傳導到了學科建設水平。事實上,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47所地方“雙一流”院校中學科等級達到A類的學校數量為24所。
其中,不是原“211工程”院校就佔到了14所,佔比超過一半達58%。而評定為A+學科的12所院校中,9所不是原“211工程”的地方院校,佔比居然高達75%,其學科實力顯然超過了一眾省屬原“211工程”高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等級最低的B-反而是青海大學、寧夏大學和石河子大學等原“211工程”高校。
因而,在以學科建設為重點的“雙一流”項目中,學科實力和前景應當與資金投入有較大關聯。
圖4.“雙一流”地方院校第四輪學科評估最好等級分佈情況
47所“雙一流”地方院校中僅鄭州大學和新疆大學入選一流學科數目達到3個。其中,鄭州大學在2019年財政決算中以635511.07萬元名列第一;新疆大學總經費從2017年的180317.60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326177.84 萬元,增長幅度達81%,這其中儘管有其宣稱的新校區建設的因素,但地方政府的持續投入仍很關鍵。
此外,第四輪學科評估最好成績為A的地方院校2019年總經費平均值為23.21億元,高於最好成績為B的地方院校均值22.53億元。可見,學科建設能力與高校能獲得的經費之間存在緊密聯繫。
圖5.地方院校入選一流學科數目及學科評估等級與2019校均總經費
總體來看,“雙一流”建設的深入實施,為地方高校高水平發展擴容、賦能提供了更多機會。
當下,包括“雙一流”在內的高校正在接受第五輪學科評估的全面檢驗,動態調整也將隨之展開。與中央部委直屬院校相比,地方“雙一流”院校雖然缺乏持續穩定的中央財政支持,但憑藉其實力雄厚、卓有特色的學科實力,也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經費。
説明:①本文采用的數據主要為2017~2019年決算收入;②文章採用的是可查的在校本、專科和研究生人數;③石河子大學歸屬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本文視作地方院校。④到截稿前南昌大學和西藏大學查無公開2019年決算數據。
(本期內容由安徽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喻理”數據新聞團隊提供,王再思、周夢雅亦有貢獻)
(原標題為《增幅最高達81%!入圍“雙一流”後,45所地方高校經費盤點》)
【來源:微信公號科學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