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到了12世紀,阿蘭豁阿的後代——尼倫蒙古發展出很多氏族和部落,如乞顏、孛兒只斤、巴阿鄰、別勒古納惕、不古納惕、哈答斤、薩勒知兀惕、沼兀列亦惕、那牙勒、巴魯剌思、不答阿惕、阿答兒斤、兀魯兀惕、忙忽惕、失主兀惕、朵豁剌惕、泰亦赤兀惕、別速惕、雪你惕、合卜禿兒合思等。
人類用不斷的遷徙書寫着自己的歷史,而你我就是旅途中的一個片段
時常聽人説起我家是來自山東德州達官營的回民,但當我第一次在達官營村見到族譜時,心裏卻充滿了驚異——按回族的傳説,祖上是元朝蒙古人西征時被擄掠而來的中亞工匠,而族譜記載始祖是明初的歸附蒙古人。
德州滿氏族譜
… …
在我的記憶裏,祖輩和親友性情温和內向,斷然與強悍剛毅、天地豪情的蒙古人涇渭分明。難道族譜記錯了?滿哥卜花是誰?幾百年的時間又如何產生如此大的變化?
我帶着這些疑問與好奇查詢了歷史資料。幸運的是,明代歷史檔案《明實錄》中的記錄與族譜能相互印證。滿哥卜花和他的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過往經歷剝繭抽絲、逐漸躍然紙上。
滿哥卜花的歸附-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敗走漠北,史稱“北元”,隨後與明朝形成了長達兩百多年南北對峙局面。期間在明朝的軍事打擊和招撫下,陸續有超過50萬蒙古人投降或者歸附了明朝。
《明實錄》記載
鎮守涼州都督同知李安竊喜不自禁,奏曰:“迤北長脱脱木兒及滿哥卜花各率其部落妻孥三百餘人來歸,茲實皇上威德覃敷之所致,臣不勝忻躍”。皇上慮李安等志驕,敕之曰:“古云受降如受敵,卿其益嚴邊備,毋以彼來而怠忽也”。
“涼州”就是今天的甘肅省武威市,明代設立涼州衞,是明朝與蒙古的邊境。“迤北”就是“以北”、“北方”的意思。當得知北方蒙古部落頭目長脱脱木兒和滿哥卜花各帶領三百多部屬家眷來歸時,副都督李安上奏明英宗,認為這是受到皇帝的恩威的影響,甚是沾沾自喜。當然,能招降這股數量不小的蒙古人,對李安來説也是一個加官晉級的政績,但如此高興,其實另有原委,下文述説。明英宗心裏自然也挺高興,告誡李安要戒驕戒躁,加倍小心。
過了一個月,《明實錄》另載:
迤北來歸長脱脱木兒、滿哥卜花、撒力帖木兒等六十八人,… …,奏願居京自效。命長脱脱木兒等三人為指揮僉事……。至是覆命如故,各賜冠帶。
這裏除了長脱脱木兒和滿哥卜花外,還提到撒力帖木兒這個人,很可能他也是隨同前二者一同歸附的。這三個人與其他同期來的歸附蒙古人提出“願居京自效”,即願意留居京城報效國家。這裏的“京”指的是“北直隸”,即今天北京、河北南部一帶。
事下兵部議,尚書王驥等謂:“永樂間來降達官柴永正等俱在真定府居住,乞如其例遣官送至河間、德州等處,命所在有司撥房屋、給器用、授田地,俾其耕牧生息,誠為便利,今後繼有來降者,請照此例。”(明英宗)從之。
最終的結果仍然維持了將漠北歸附者在北直隸安插的慣例,使得滿哥卜花等人得以避免遠徙江南。長脱脱木兒於河間衞安插,滿哥卜花、撒力帖木兒至德州左衞安插。
在上述奏言裏隱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即長脱脱木兒等曾是把都帖木兒的部下,隨其於1405年歸附明朝後叛歸漠北,此次歸附其是近三十年後再次來歸的。
那麼把都帖木兒是誰?他們來自哪裏?為何要歸附?為何要叛歸漠北?為何要再次歸附?又是一連串的問題。
從西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把都帖木兒集團
明朝初期,元朝蒙古人戰敗投降的人數多達幾十萬(如遼東納哈出部近二十萬投降),但主動歸附的規模都不是很大,把都帖木兒、倫都兒灰集團歸附的規模和影響力都比較大,國內很多學者都予以了研究論述,其中西北民族大學的周松老師的一篇《從西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明朝忠順營源流考》論文詳實地考證了把都帖木兒、倫都兒灰集團的歸附和內遷至直隸的經過,這裏簡單介紹。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把都帖木兒集團歸附及內遷圖
1388年,明朝軍隊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大敗北元。元主脱古思帖木兒等向哈拉和林逃亡,經過庫倫(今烏蘭巴托)附近被逆臣也速迭兒所殺。北元戰敗殘餘力量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旋即投降了明朝。屆時,自元順帝1368年從元大都出逃之後,北元經上都、應昌、哈拉和林、捕魚兒海等一系列激戰,軍事力量基本已經瓦解了。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元主被殺,漠北大亂。也速迭兒的大本營位於土拉河附近。此時駐牧不遠處杭愛山一帶的把都帖木兒、倫都兒灰集團必定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只能舉族南遷歸附明朝。但是不知何種原因,洪武皇帝朱元璋對其遣使乞降的訴求並沒有直接答應,僅是默許其在塔灘一帶(今天內蒙古河套西部一帶)近邊駐牧。
1403年,漠北再起汗位爭奪,非正統的鬼力赤上台,並從東北方向竄入河套地區逼近把都帖木兒、倫都兒灰集團。顯然後者並不認可鬼力赤登位的合法性,在明朝與鬼力赤之間必須做出抉擇。
最終於1405年,把都帖木兒、倫都兒灰集團在涼州歸附明朝。這次他們受到了永樂皇帝朱棣的熱情接待,封賞有加,並准許在涼州境內駐牧。明史沒有直接記載,但據推測作為把都帖木兒的部下,長脱脱木兒也是一起歸附,很可能被授予“指揮僉事”或者“千户”官職,駐牧附近的永昌衞,成為“土達頭目”。
隨後把都帖木兒本人及其部下多次參加明朝北征蒙古等軍事行動,功勳卓著,封恭順伯。值得矚目的是,都帖木兒家族歷代都對明朝忠心耿耿、戰功卓著,逐漸成為明朝的軍事權貴。
1419年起,把都帖木兒、倫都兒灰集團所屬部下分批內遷至北直隸的定州衞、保定衞、真定衞、河間衞等,最終於明朝中後期形成了一支名為“忠順營”戰鬥力強悍的達軍(“達”同“韃”,蒙古的意思)。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涼州明長城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永昌明長城
1410年 河西達軍之亂——長脱脱木兒叛歸漠北
把都帖木兒集團歸附明朝駐牧涼州後, 1410年,河西達軍曾“惑於流言”發生過大規模叛亂、叛逃事件。《明實錄》記載:
陝西行都司都指揮李智率軍捕之,賊盜猖獗,欲攻永昌、涼州城。事聞,皇太子命後軍都督僉事費瓛往討之,… …。
瓛至涼州、陝西都指揮陳懷、李智各以兵會,時虎保等屯種番城,東相距百五十里,瓛進軍剿之,賊來搏戰且詐言欲降,既而引退,復相遇於雙城,瓛以兵擊其左,陳懷等擊其右。賊大敗走,所殺傷甚眾,斬首三百餘級,追奔至黑魚海,獲賊屬千餘馬駝牛羊十二萬有奇,虎保、亦令真巴等遠遁,瓛等遂還。
最終,永樂皇帝認識到河西達官叛亂是受謠言蠱惑,於是派遣使者赦免其罪,最終叛亂達官返回涼州,事情得以最終結局。值得注意的是兩點,一是叛亂頭目虎保、亦令真巴官職都是千户,而位居指揮僉事、官職更高的長脱脱木兒卻也叛而未歸,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二是叛亂的規模很大,僅“來歸”這就一萬二千多人,遠超把都帖木兒集團來歸時的五千多人。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長脱脱木兒是1435年之前就與朝廷談好了條件——既往不咎再次來歸。另外可以得知長脱脱木兒與敗退至甘肅邊外的北元皇帝阿台王互相知道彼此情況。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長脱脱木兒、滿哥卜花、撒力帖木兒的名字始終連在一起,都是把都帖木兒的部下,都被授予“指揮僉事”,現在無法得知三個人的關係,早期記錄多出現長脱脱木兒,1436年歸附後長脱脱木兒就不再出現,多出現滿哥卜花,可能的情況是長脱脱木兒年長一輩,1405年第一次歸附時就已經是永昌頭目了。族譜記錄滿哥卜花1458年故去,按享年58歲推算,1405年歸附明朝時,滿哥卜花還是個孩子。撒力帖木兒可能比滿哥卜花年輕,1449年時撒力帖木兒已經官升一級至“指揮同知”(從三品),滿哥卜花仍是“指揮僉事”(正四品),可能是撒力帖木兒年輕,更容易立功受賞。
1436年 長脱脱木兒再次來歸
長脱脱木兒叛歸漠北,因為人數少,可能並未遠走,就在甘肅近邊阿拉善或者河套地區遊牧。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1410年 長脱脱木兒部叛回草原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阿拉善地區的荒漠與駱駝
1431年, 東蒙古的北元正統韃靼部受西蒙古瓦剌部的打擊,權臣阿魯台攜阿台汗南遷,輾轉竄入母納山(今內蒙古烏拉山附近)避居。1434年7月,瓦剌再次來襲,阿魯台被殺,阿台汗只餘百餘人逃亡阿拉善地區。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1436年 長脱脱木兒等歸附
可以想象,本來就生存空間狹小的不毛之地,突然闖入眾多的外來強敵,要麼被裹挾入夥,要麼只能遷徙到更遠處。
此時,北方早已是虎視眈眈、不同種的瓦剌勢力,東面是敗退而來並沒有什麼影響力的阿台汗和朵兒只伯。西面和南面是明朝的地盤。萬般無奈之下,長脱脱木兒和已經長大的滿哥卜花只能聯繫明廷,在得到不計前嫌的保證下,於1436年6月各率領300多名部下家眷歸附明朝。
滿哥卜花為國效力
按族譜記載,滿哥卜花在受封之後,於12月12日正式與部下內遷至山東德州左衞安插,待遇優給。滿哥卜花按例分得了俸祿、土地(150畝)、房屋、衣物等。
征伐的結果屬於大勝,蒙古名義上的大汗勢力被掃除。從受封賞的情況看,滿哥卜花並未晉升,仍是四品指揮僉事,可能是師出偏師,並沒有搜索到敵人。
史書上並未記載“赤林真集”在何處,但分析一下,王驥的左路軍從涼州衞向西北方的額濟納方向進軍阿台汗、朵兒只伯主力;趙安的右路軍從永昌衞出發向東北賀蘭山方向進擊。“赤林真集”和“刁力溝”都應該在涼州東北方向“千里”(五百公里)之處。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1438年 明代地圖
在能查到的明代地圖上,賀蘭山南部的赤木口(今“三關口”)與上述條件非常吻合。趙安、滿哥卜花出擊的阿拉善左旗地區幾乎沒有人煙,也沒有什麼險要的地方。“赤林”可能是“赤木”的口誤,“真集”可能與“山口”相對應。“刁力溝”很可能在賀蘭山西側的某處山口。赤木口就是現在的“三關口”,是西北方向通往寧夏平原的最重要關口。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三關口(赤木口)
可能是思鄉心切,加之邊關戰事寧靜,滿哥卜花等向皇帝獻馬,得以返還原衞。
明英宗時期,浙江發生了著名的“葉宗留銀礦工人叛亂”,朝廷多次圍剿,並徵調“弓馬嫺熟”的達官軍前去鎮壓。經考證,1449年滿哥卜花等德州衞達官軍前去征討之時,叛亂已近尾聲。按推算,滿哥卜花當時年紀已經不小了,估計幾近五十歲,好在戰事不是很激烈。叛亂平定後,就攜帶家小留着處州,直到1458年去世。
滿哥卜花的後人
族譜也記載了滿哥卜花的後人情況。
二世祖 脱脱卜羅系嫡長親男,蒙本衞保送赴部,本年8月內欽準替授德州左衞世襲指揮同知,1463年2月奉命差通事蘇智前往處州起取家眷老小團聚,成化十年(1474年)病疾。
三世祖 答刺赤系嫡男,告蒙本衞保送赴部,成化十一年(1475年)2月欽準替授德州左衞世襲指揮同知,本年3月6日到衞,成化十八年(1482年)4月15日老疾。
四世祖 滿昇系嫡長男,幼小先蒙本衞保勘明白,申準照例優給。弘曆元年(1512年)本衞保送赴部,本年7月8日欽準替授德州左衞世襲指揮同知,本年8月10日到衞。正德六年(1512年)5月26日病故。
五世祖 滿安系嫡長親男,幼小先蒙本衞保勘明白,申準照例優給。正德十三年(1519年)出幼,3月內告蒙,本衞保送赴部,本年4月欽準替授德州左衞世襲指揮同知,本年7月20日到任管事。嘉靖二十九(1550年)12月蒙兵部題奉,欽依蒙將祖滿安調取到京諮送都御史商□處把總操練民兵,嘉靖三十年(1551年)3月內患風濕病告明回衞調治,不愈,本年(1551年)7月在家病故。
六世祖 滿思慎嫡男長親告蒙本衞保送赴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8月欽準襲授本衞世襲指揮同知,本年11月24日到任管事。萬曆十七年(1589年)病故。
七世祖 滿國光嫡男長子,萬曆十八年(1590年)8月欽準襲授本衞世襲指揮同知,本年11月8日到任管事。大明天啓元年(1621年)8月28日立石。
滿哥卜花和他的部族來自西蒙古草原,生逢亂世,自西北邊外大漠幾經輾轉,最終落户華北平原的德州左衞,成為保家衞國的衞所軍士。
因《大明律》中規定蒙古人不得本族內通婚。滿哥卜花的後人逐漸與其他民族融合。現在德州滿姓聚集地有: 達官營村、滿莊村、南宋莊村、四女寺鎮、祁村、甜水鋪村、東良莊村、德州市區小鍋市等。
清朝中期以後,因水患頻出,德州滿姓開始陸續遷往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等地,散居各處,勤勞本分,各有所成。
關於“山後人”
關於原籍杭愛山的爭論
把都帖木兒集團影響力很大,國內學者對其論述頗多,關於該部歸附之前的駐地和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見解。
其一是前文提到的西北民族大學周松老師根據明代軍官檔案《武職備簿》記載把都帖木兒集團部屬祖籍多為杭愛山而推斷該部原駐牧於杭愛山。
其二是認為把都帖木兒是土族;
第三種意見是依據把都帖木兒墓碑記錄“公本河西大族”推斷其是河西走廊當地的土著。
本人支持周松老師的見解。本人和另一個疑似把都帖木兒集團後代的基因檢測結果都是C-F3796,尼倫蒙古標記(具體見下文),否定了土族來源説。(下文詳述)另外,把都帖木兒為甘肅當地的土著蒙古人推論也是十分牽強。有下面兩點理由:
理由一:1370年的沈兒峪之戰敗後,北元在甘肅損失近10萬人。1372年馮勝、傅友德平定甘肅,亦乃集路守將卜顏貼木兒投降了明軍。至此,甘肅一帶北元軍隊損失殆盡,很難保留下一支5000多人規模的韃靼部隊。
草原帝國的核心地帶——杭愛山與哈拉和林
杭愛山與哈拉和林這一對當今並不出名的山巒和小鎮,卻在歷史上是歐亞大草原的核心地帶——公元一世紀的匈奴帝國,公元四世紀的柔然帝國,公元七世紀的突厥帝國,公元八世紀的回鶻帝國,公元十三世紀的蒙古帝國,幾乎每個馳騁歐亞草原的強悍遊牧帝國都在這一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堡壘或統治中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杭愛山與哈拉和林地區是草原的中心
蒙古帝國1218年第一次西征時,哈拉和林就是集結地和出發地。1235年,窩闊台汗建都於此。雖然忽必烈在開平自立為汗後,政治中心南遷漢地,但是隨着元朝敗走漠北後,北元再次以此為政治中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杭愛山圖 哈拉和林遠眺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哈拉和林的額爾德尼召寺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哈拉和林是十三世紀的世界中心
關於德州左衞
明朝的衞所制度是一種獨立於行政系統之外的軍事組織,每個衞5600人,分5個千户所。衞設有指揮使(正三品)、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正千户(正五品)、百户(正六品)等。所有士兵單獨設立户籍,叫做軍户,軍户平時屯田自養,不服官差雜役,只管“修河打堤、拉縴掛柳、戰時歸隊”。
1407年(明永樂五年)明廷在德州正衞之外,增設德州左衞,使德州衞的規模擴大了一倍。“正衞七所,計五十六屯。左衞六所,計五十五屯。”德州左衞於清朝建立後仍然存在,至清朝中後期逐漸裁撤完畢。
明代“達官”的管理與待遇
明朝對於來自境外的“歸降者”有意識地封授武職進行招撫,並安插於軍衞,從而形成了特殊的“達官”集團。為了安撫、拉攏他們,使之能真正融入明朝的制度體系之中,明廷在授職、支俸、承襲、生活待遇諸多方面給予其超過漢官的待遇。明廷對“達官”的優待措施增強了這一特殊羣體的政治認同感。“達官”歷經明代軍制的多次調整,卻保持不變,充分顯示了明廷對這一羣體的肯定與信任。
在管理上,明廷對歸降達官另立軍冊,實行單獨管理。在具體任用上,明朝初期堅持“達官可食其祿而不任事”原則,儘可能地限制“降官”對軍政事務的影響。達官和達軍一般不參與衞所日常事務管理,自行進行騎馬射箭等軍事訓練,隨時準備應徵作戰。
滿哥卜花的祖源再探索
雖然歷史記錄能確定把都帖木兒集團來自漠北杭愛山一帶,但1390年前該集團在漠北的活動失去了歷史記錄。利用基因技術,可以一窺其歷史淵源。
前文敍述了把都帖木兒的部下1419年後遷往保定、定州、真定、河間等衞,其後代多姓安、柴、平等,並皈依伊斯蘭教聚集而居。因此,他們的後裔非常容易辨別。
經過檢測,本人和一位保定回族安姓男子的基因檢測結果都是“C-M504-F3796”。C-M504是蒙古和滿族的代表基因標記,其下游F3796就是非常有名的“蒙古星簇”(C3* Star Cluster),被分子人類學認為是核心蒙古人——尼倫蒙古的遺傳標記。
上述基因檢測的結果再次驗證了族譜的正確性,另外否定了把都帖木兒集團“土族”説,為該集團源自“杭愛山”的結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人又探尋更多末節的高通量Y染色體檢測,檢測結果是C-M504-F3796-SK1072-ZQ394(見下圖箭頭處)。按遺傳理論,滿哥卜花也是攜帶這個遺傳基因標記。。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著名分子人類學網站YFull基因樹
真是萬萬沒有想到,滿哥卜花屬於尼倫蒙古部落。因為這個部落裏出現了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所以在相關傳説和歷史記錄裏,關於尼倫蒙古的起源和族譜記錄非常詳細。
關於尼倫蒙古
國內學者對蒙古民族早期的起源和發展脈絡意見一致,即東胡-鮮卑-柔然-室韋-蒙古。為簡要介紹草原民族的形成與演化,本人寫過一篇《極簡東亞草原民族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本人的“來自草原深處”微信公眾號裏查閲。
據波斯人所著《史集》,“蒙古”是“質樸無力”的意思。“蒙古”剛開始形成氏族部落時,大概在蒙古高原上是個弱小的部落,後來隨着他的強大,逐漸成為聞名於世的蒙古高原草原民族共同體的名稱。
根據《蒙古秘史》和《史集》記載,蒙古部最初只是一個柔然小部落,包括捏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突厥人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後逃到額爾古納河畔山嶺地區生息繁衍。大約經過400年時間,部落才興盛起來,從原氏族中分出若干氏族部落,形成蒙古民族早期共同體。
公元9世紀回鶻汗國瓦解。原先居於大興安嶺地區的許多操蒙古語的各部落開始西遷,移居於肯特山一帶,並由狩獵經濟逐步過渡到遊牧經濟。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蒙古部落龍興之地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肯特山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克魯倫河
《蒙古秘史》記載,十二世孫朵奔篾兒乾死後,其妻阿蘭豁阿又生了三個兒子,蒙古人傳説他們是感光而生的“天子”,所以他們的後裔被稱為“尼倫蒙古”。不屬於阿蘭豁阿夫人後裔的蒙古人,稱作“迭兒列斤”。蒙古人逐漸形成了尼倫蒙古和迭兒列斤蒙古兩大部落集團。
非阿蘭豁阿的後代——迭兒列斤蒙古人的氏族部落也繁衍很快,發展出捏古斯、翁吉剌(弘吉剌)、兀良哈、亦乞列思、斡勒忽納惕、火羅剌思、燕只斤、嫩真、許兀慎、遜都思、伯嶽兀等大小氏族部落。他們之中除弘吉剌人自成一獨立而強大的集團之外,其他多數是蒙古貴族的附屬民。
尼倫蒙古和迭兒列斤蒙古合在一起被稱作“也克蒙古”(大蒙古)。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原蒙古人,如札剌亦兒人、塔塔兒人、篾兒乞人、外剌人、八兒忽人、禿馬惕人等。
12世紀的蒙古高原西半部上還有克烈、乃蠻和汪古三個強大的突厥語系部落。
當時的蒙古高原上存在五大部落——乃蠻、克烈、蔑兒乞、塔塔兒和蒙古。另外還有小一些的汪古、弘吉剌諸部落。公元1162年,在蒙古乞顏部孛兒只斤氏貴族家庭裏出生了一位男孩,這就是聞名全世界的鐵木真。1206年春,鐵木真最終統一了整個蒙古草原,加號“成吉思汗”。從此,“蒙古”由一個部落名稱變成了整個蒙古高原上民族的總稱。
未完的結尾
500多年後,藉助族譜、明代檔案、學者的考證與研究,還有最新的基因技術,滿哥卜花的生平逐漸浮現——出身於一個尼倫蒙古小貴族家庭中,誕生於動盪漂泊的南遷旅途,成長於密佈沙漠戈壁的阿拉善地區,最終在迫於強敵壓力帶領部族歸附明朝,落户德州,旋即又征戰於西北的戈壁與南方的崇山峻嶺之中,最終兒孫滿堂、老疾於浙江的麗水。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圖 浙江麗水
從蒙古高原上的牧民,到定居於華北平原運河之邊的漢式農民,滿哥卜花改變了他和他的族人人生軌跡,最終融合於中華民族之中。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作者滿力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760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蒙古草原到華北平原——滿哥卜花生平略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