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進步 家長不妨跟老師做“夥伴”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現在家長們都知道家校配合的重要性,但老師和家長想要合力幫助孩子進步,遠遠不是密切溝通孩子情況那麼簡單,還需要多一些技巧和方法。

建立夥伴關係

老師和家長都是家校合作的合夥人,老師和家長應該建立一種和諧的合作關係,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尋找共同的目標。制定的目標首先是正向的,具體的,要符合學生個性特點和發展水平的合理的目標。比如家長可以和老師一起協商,根據孩子的特點制訂一個計劃,讓孩子通過一學年的時間管理教育,提高學習效率,養成每天覆習的良好習慣。

2.尊重與理解。在有共同目標的基礎之上,老師和家長還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老師的優勢在於更瞭解不同階段、類型學生的特點;更精通應付不同特點學生的方法。家長的優勢是更瞭解自己的孩子:特點、優勢、軟肋;懂得一些應付自己孩子的獨特技巧。老師和家長只有看到對方的優勢,才更有可能在合作的過程中形成教育的合力。

做彼此的“放大鏡”

當家長從老師那裏聽到孩子在學校有一個良好的表現時,家長可以用“放大鏡”的方式,把老師對孩子的肯定、讚美轉達給孩子。同樣,老師也會從家長那裏瞭解到孩子的優點,在與孩子溝通時,老師往往也會先肯定孩子的長處,再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議。

另一方面,老師在和學生接觸的過程中,肯定也有顧及不到的地方,當孩子把情緒傳遞給家長的時候,也希望家長能有意識地為老師補台,這也是對孩子的正面教育,讓孩子學會積極樂觀地來看待和處理問題。

暢通渠道,充分溝通

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校合作關係的基礎,家長和老師之間溝通的重要方面就是坦率交流,通過真誠有效的溝通方式能夠很好地達成一致。

1.溝通時間。因為老師的工作性質,很多時候並不方便接電話,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確定溝通時間。

2.溝通頻次。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請家長理解,老師的時間不是屬於某個學生和家長,而是屬於所有學生和家長的。建議家長和老師溝通不宜過於頻繁。

3.溝通方式。因為老師的工作性質,在日常溝通的過程中,應當儘量避免給老師發語音消息,儘量用文字信息的方式,減少溝通的障礙。

教育孩子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學校的事,所以光靠父母和老師某一方的力量是不夠的,家庭和學校的步調應該一致,勁兒往一處使,這樣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好。

(劉璇,河西區平山道小學教師,區學科骨幹教師。曾獲河西區師德先進個人、河西區德育先進個人等稱號。)

來源:今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4 字。

轉載請註明: 幫助孩子進步 家長不妨跟老師做“夥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