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盲人考上清華研究生,對2023年考研同學有何啓示

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正在火熱報名中,有專業人士稱,今年報名人數將會突破520萬,而研究生招生規模雖有可能擴大,但其比例遠遠趕不上報名人數的急增,2023年研考競爭激烈程度是顯而易見的,985、211等名校考生選擇“逆向報考”漸成趨勢,這對普通大學的考生來説,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考研也不例外。所謂的考研難是一個“大眾化概念”——即是針對有限的指標和急增的考生數量而言的,報考人數越多,入圍上岸的比例越小。

假設招生100萬,報名300萬,落榜者是200萬,上岸率是1/3;如果報名400萬,落榜者就是300萬,上岸率是1/4;如果報名500名,那落榜者就是400萬,上岸率就是1/5。

所以,站在“旁觀者”角度來看,報名人數越多,考中的幾率就越小,考研就越難。

但是,對於“當局者”——考生而言,上岸的幾率卻只有兩種——“1”和“0”,無論考生人有多少,都沒有中間數。只要招生不是“原窩起”,即招生人數小於報考數,就都是一樣的。

哪怕是招100個人,只有101個報名考生,對於每個考生來説,上岸的概率也不會增加,仍然是“1”和“0”。

所以,今年的研考生,不必為考生人數多少而焦慮。要想上岸,眼光盯在考生報考數量少沒有有意義,盯在書本上才是根本。唯有下大氣力,將知識弄懂弄透,多考分,考高分方能贏得先機。

星光不問趕路人, 時光不負有心人,哪怕是報考的專業只招1人,也一定是“我”!

37歲盲人考上清華研究生,對2023年考研同學有何啓示

反之,如果將希望寄託於“對手”多少上,自己不去下功夫,即便你所報專業招100人,報名人數只有90人,初試後你連國家線都沒上,一切皆歸零!在這一點上,應當向盲人研究生梁江波學習。

2022年9月,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迎來一位特殊的新生梁江波,説他特殊,因為他是一個盲人。

但是,他的入學並不特殊,他和其他考生一樣,參加考試,一樣試題,一樣評卷,一樣複試,最後以初試成績379分,複試成績445.4分,被清華大學社會學系錄取。

1985年,梁江波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一户普通工人家庭,從小視力就弱,及至16歲完全失明。

小時候,城裏沒有特校,他無法上學,父母不得已只能在家裏掛起舊黑板教他認字,直至11歲那年才輾轉在農村為他爭取到隨班就讀名額,求學路的艱辛自然是我們正常人無法想象的。

小時候,梁江波有一個夢想,就是到清華去讀書。但由於招生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卻一直未能付諸實施。儘管如此,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清華夢。

2021年,梁江波36歲,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國家政策規定,殘疾人也可以報考研究生,這讓梁江波心中的清華夢又升騰起來。

2021年10月,懷着忐忑的心情,梁江波撥通了清華大學招生辦的電話,盲人是否可以報名參考。1天后,清華大學就給予了回覆,雖然只有簡單8個字,卻讓梁江波激動地掉下眼淚來。因為那8個字是:“符合條件,即可報名。”

從此,梁江波進入了緊張的複習備考之中。

37歲盲人考上清華研究生,對2023年考研同學有何啓示

大家都知道,當下考研資料鋪天蓋地,俯拾皆是。但對於一個盲人考生來説,卻相當於什麼也沒有。複習的艱辛是我們常人無法想象的:

考研教材沒有盲文版,梁江波便尋找電子版,再將電子版轉化成聲音版進行聽讀記憶;有些資料只有圖片格式,無法轉化成聲音,梁江波就通過電腦先轉化成Word或者PSD版本,然後再再轉換成聲音,但格式的轉化,難免帶來部分文字的錯亂,為避免出現錯漏,梁江波需要對資料進行反覆地朗誦,如果出現不通順的地方,他只能根據自己的揣測,進行適當的修改。

遇到考試重點,他便手抄成盲文,進行多次記憶。時間長了,雙手多次被盲文筆磨出鮮血,手指也長出厚厚的老繭。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梁江波以初試379分,複試445.4分的成績名列報考專業第3名,而同專業被錄取其他4人,都是身體正常的健全人。

“這一刻我已經期待25年,能被錄取我並不感到意外。”梁江波説。

盲人梁江波的考研故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研究生好考嗎?500萬報考只招100萬,的確不好考!

研究生好考嗎?很好考,37歲的盲人梁江波都進入了清華讀研,有什麼難考的呢?

只要抱定了考研的決心,就應該有上岸的信心。只要奮力拼博,成功上岸就是板上釘釘、一戰成碩就會在意料之中!

37歲盲人考上清華研究生,對2023年考研同學有何啓示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1 字。

轉載請註明: 37歲盲人考上清華研究生,對2023年考研同學有何啓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