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1404年,風雲突變,一場巨大的陰謀席捲整個朝堂。
李景隆還老實巴交地等着朝廷給自己封官加爵,可是現實再一次撲面而來,只不過自此開始,整個朝廷上再也沒有了李景隆的影子。他在哪呢?答案:被囚禁在了某個地方,一直到永樂的末年,李景隆去世也沒能獲得自由,李景隆通過身體力行來再一次向我們闡述一個道理,叛徒是沒有好下場的。
公元1404年,一個人物給另一個人物寫了一封信,舉報了其中的一個人物,這句話講出來誰都聽不懂,對不對?包括我都有點糊塗了,我們把這句話給他剖析開來,第1個人是周王,第2個人是朱棣,第3個人就是李景隆。
關於這個周王是誰大家不用管,只需要知道他是皇室的人就可以了,這樣一個人物,哪怕它本身沒有任何權利,隨便説的一句話也能夠代表整個皇家,這就是封建王朝的巧妙之處,而他給朱棣寫的一封信,在這封信當中用了4個字來形容李景隆。
至邸受賂
不用多説,誰都能明白,這4個字所代表的分量。不久之後,李景隆遭到了整個朝堂的清洗,而當時上到刑部尚書,下到普通官員,甚至就連那些七八品的芝麻官也都紛紛地給朝廷告密,指出李景隆的各種問題和錯誤。
不久之後,另一個皇家之人甚至公開表明:李景隆曾經和他的弟弟有過叛亂之事,如果仍然讓李景隆接着當朝廷重臣的話,那將會給天下釋放出極其不好的信號。
好了,原本李景隆還能再運作運作、活動活動,再不濟的話就頂了天給自己發點俸祿。可是,這一句所謂的“叛亂”,直接把李景隆釘在了死亡的那個柱子上。因為古代的帝王對於皇權是極其看重的,如果朱棣對李景隆的這種行為或者對於這封奏摺不聞不顧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出現第2個李景隆,第3個李景隆。
到那個時候,即便是朱元璋在世,也無法摸清整個朝局,更無法掌控整個大局,更況且朱棣又不是朱元璋,只能痛下殺手。
不久之後,朱棣直接把李景隆的爵位給撤掉了,同時把李景隆及其所有家人全都禁錮在一起。李景隆原本好好的能吃能喝能運動,突然之間出現了這事兒,自己也頂不住巨大壓力,更認為這是一個恥辱的事情。
本身自己啥錯也沒犯,竟然稀裏糊塗變成了這個樣子,於是李景隆決定絕食以明志,在10多天的時間裏面李景隆不吃不喝,當然這句話是歷史記載的,是真是假,大家仔細一猜也就能猜出個大概來了。可即便如此,李景隆仍然沒有死掉。
在朱棣即將死亡之前,李景隆再也堅持不住了,稀里嘩啦一下子就給死掉了。
公元1402年,朱棣直接打到了南京城,並且找到了已經在火裏面燒焦的朱允炆,於是朱棣萬般無奈之下悲痛地向全國宣佈:朱允炆已經不在了,我只能勉為其難的來代替他成為新一任的皇帝。當然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都是在作秀,可是皇帝嘛,會點演技也沒什麼。
但是當時的權力分佈來看,理論上來説:朱棣身邊的那些臣子們,尤其是在靖難之戰當中,出過大力氣的臣子全都有大功,全都需要有大量的獎賞。可是這一部分人的獎賞被一個人硬生生地比了過去,那個人就是李景隆。
而根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朱棣直接授予了李景隆佐助國太子太師等諸多至高無上的稱號,而且每一次朝廷進行議事的時候李景隆總是排在第1位。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和朱棣一起辛辛苦苦打天下,把腦袋別在腰帶上的那些文武臣子們,任何一個人的賞賜都沒有超過李景隆。
長此以往下去,誰能夠受得了?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滿朝文武們就已經開始討厭李景隆了,我們無法去做鑑定,也無法得出具體結論,朱棣這樣做是否就是為了日後折騰李景隆做伏筆,但這件事情的確給李景隆帶來了巨大的生命危險。
同時,也為不久之後,也就是兩年之後的滿朝臣子們有預謀的開始誣陷造謠中傷李景隆埋下伏筆,整體來看,李景隆當時完全沒有造反的必要,畢竟他已經成為了朝堂當中最頂尖的那個人物了。
再造反那隻能造誰的反?當然是造朱棣的反,可是李景隆對於自身實力又有着深刻的認知,打又打不過,説又説不過,怎麼造反肯定是不可能的呀,但是當滿朝臣子們都這樣認為的時候,就連朱棣都開始猶豫了。
順着這條脈絡,我們已經明白了整個事情的前後因果,那就是李景隆受到了朱棣的賞識,並且成為了朝堂當中最為重要的臣子,不久之後滿朝文武覺得不服氣,於是紛紛誣陷李景隆,而最終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李景隆被圈在某一個特殊地方,並且一直到老死都沒有獲得人生自由。這其中有一個無法忽視的難題:那就是朱棣為什麼如此的賞識李景隆?
李景隆是朱棣這邊的人嗎?並不是,李景隆僅僅是朱允炆這邊的一個超級厲害的大將軍而已,當然這個超級厲害四個字需要打一個引號,那為什麼朱棣如此的器重這個對手呢?是因為李景隆特別會打仗。
朱棣是出於對對手的敬佩嗎?也不是,李景隆和朱棣打仗的時候就如同酒囊飯袋一樣輸了很多次,而且每一次輸得都無厘頭,幾十萬大軍被主力的幾萬人攆在屁股後面跑。
所以我們又有可能得出一個結論來,這個結論未必是真也未必是假,大家當個樂呵就好,李景隆很有可能是朱棣早期安排在朱允炆身邊的間諜或者叛徒。
除此之外,公元1402年的時候,李景隆打開城門,迎接朱棣進入南京城,徹徹底底地當了一回叛徒,也在朱棣那邊加了一點分。當然指望着這一點點的分就給李景隆如此高的爵位,如此高的地位,好像怎麼也説不過去。
但無論如何,李景隆之後的發展演變以及自身的起落也足以見得:在任何一個朝代、在任何一個情況之下當叛徒,永遠無法獲得別人的尊重。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快樂、開心,也誠摯的期望您在閲讀後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趣談唐宋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