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部:要敢於讓人畢不了業,堅決杜絕研究生學位“注水”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經典

  ◎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走過千山萬水,未來仍需跋山涉水。”9月22日,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司長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累計培養了1000多萬博士、碩士,今年在學研究生將達到300萬人,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更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也是在22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發佈《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研究生教育發展做出了全面、宏觀的戰略部署。

  確保學位授予含金量

  洪大用介紹,就目前來看,一些單位內部的質量管控不到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學位“注水”現象。

  怎麼擰乾研究生學位的水分?

  洪大用指出,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對於學生的培養要嚴格學業管理,導師自身要以身作則,秉持嚴謹、求實的學術態度,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育人上,加強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對學生來説,要在學業上進行投入,認真落實學習的各種環節,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報效國家、報效社會,養成嚴謹自律的行為習慣。

  “在學位論文評審和答辯的各個環節,相關專家要真正硬起來。要切實負起責任,認真評審,把好學生培養的各個關口,特別是把好畢業審核、論文答辯等關鍵關。”洪大用還強調,相關部門也要進一步完善管理規則,加強學位論文抽檢,加強對各個培養單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檢查和診斷,健全處理學位“注水”、學術不端行為的機制,推動分類評價,對於不同類型、不同學科和不同層級的學位,制定更加科學的評價標準。

  此次《意見》也提出,要嚴把入口關、嚴把過程關、嚴把出口關,合理制定與學位授予相關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強學風建設,敢於讓不合格的學生畢不了業,倒逼學生潛心治學。同時,要將學位論文作假行為作為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表示,江蘇省積極推動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的分流淘汰機制、時限終結機制和學術不端的零容忍機制。去年,江蘇省應屆畢業生按期畢業的是4.2萬多人,延期畢業8200多人,分流淘汰758人。

  培養解決卡脖子問題的人才

  重點學科專業建設對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意見》也強調,完善“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與調整機制,引導建設高校和學科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表示,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科學技術的解決方案,要加強重點急需領域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

  學科專業“建什麼”、“怎麼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蔡長華表示,針對經濟社會需求和未來學科發展方向,要建立國家重點支持的學科專業清單,健全國家急需學科專業的引導機制,提升學科專業體系與現代化強國的匹配度。“將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儲能技術、醫學攻關等相關學科專業納入清單,在招生計劃、人才引進、資金投入、職稱評審等方面優先支持。”

  人才培養,怎麼才能招得夠,招得好?蔡長華指出,接下來還要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研究生招生計劃調節機制。強化基礎研究,依託“雙一流”建設高校,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建設一批基地,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研究。

  為了聚焦關鍵領域核心技術,解決科研和經濟“兩張皮”問題,我國將建設一批國家產教融合研究生培養基地和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台,把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科技攻關有機銜接,努力推動研究生教育和經濟社會相互促進、高質量發展。

  掌管錢袋子的財政部也發話了。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呂建平説,中央財政會持續強化對人才培養的支持,傾斜支持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緊缺研究生培養,鼓勵高校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強化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增加高校基本科研投入,支持高校青年教師和研究生自主開展基礎性、支撐性和戰略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