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攻佔河西后,為什麼不滅秦國,佔據關中再圖天下!

戰國初年,魏國繼承晉國核心的河東地區,將河西全部併入魏國。此時的秦國,被壓制在關中,隔着洛水與魏國對峙。注意是隔着洛水,不是黃河。
魏國攻佔河西后,為什麼不滅秦國,佔據關中再圖天下!
圖-魏國奪取河西后疆域
當時魏國的河西太守是吳起,魏國為什麼不進一步滅秦,先佔據關中,再進一步統一天下呢?
由於吳起鎮守河西的時候,統領河西守軍頻頻越過洛水,對秦軍打了很多勝仗,這就給了許多文人無限遐想:如果魏國將中央軍交給吳起,吳起一定能滅秦!
這個簡單的推理看似有道理,因為吳起所統領的河西守軍數量只在十多萬,不但守住了河西,而且以攻為守,讓整個秦國的兵力疲於奔命。如果吳起能夠統領數十萬大軍攻打秦國,秦國確實麻煩很大。
可是現實當中,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都沒有選擇將滅秦作為第一戰略目標,是他們眼光不夠長遠嗎?當然不是,而是滅秦的困難或者説代價,足以讓任何魏國國君望而卻步。
我們按照最有利於魏國的戰爭進展情況,來模擬魏國滅秦的過程。
魏軍隆隆開動,與秦軍較量多年的吳起,終於統領數十萬魏軍,踏上關中的土地。
魏國作為晉國分裂出來的一個諸侯,雖然通過南征北戰實力提升不少,但是獨自攻打老牌勁敵秦國,還是略顯單薄,魏國只有把趙韓兩個兄弟拉入夥,才能取得對秦軍的兵力優勢。
魏國攻佔河西后,為什麼不滅秦國,佔據關中再圖天下!
圖-失去河西后的秦國
但是趙韓願意參戰嗎?
當然不願意,趙韓與秦國領土不接壤,沒有直接利害衝突。而且即使打了勝仗,佔領關中的土地,魏國也不會分給趙韓。就算分到一點土地,也是一塊飛地,價值不大。
趙國的戰略發展重點,在東部的衞國,趙國在公元前390年到380年,多次攻打衞國,從衞國獲得不少土地。
韓國的方向也很明確,就是鄭國。公元前375年,韓國也終於滅了春秋時期的大國鄭國。
可見趙韓兩國是不願意與魏國組成聯軍的,但是魏國如果強行要求,趙韓兩軍也有可能委曲求全,組成三晉聯軍。
既然我們從最有利魏國的角度來分析魏國滅秦,那就假設趙韓兩國出兵支持魏國。
戰爭一開始,我們先來看看關中的地形,以及魏軍進兵的路線。
三晉聯軍的進兵和補給路線,無外乎水路和陸路兩條。
水路就是沿着渭水西進,但是渭水的流向是從西往東,魏軍滿載糧草逆流而上,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反過來秦國反擊魏國,可以滿載糧草順流而下,輕鬆寫意。這就是地緣的作用,秦國對東方諸侯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緣條件。
陸路成了魏軍唯一選擇,但是晉軍也要跨越黃河、洛水,涇水三條河流,需要大量船隻支援,難度不小。
吳起曾經統領魏武卒,到達涇水流域,但是吳起統領的是人數不多的魏武卒,輕疾突進,以騷擾為主,只要帶足乾糧就行。這次的滅國大戰,魏軍人數眾多,後備物資的準備必須充分及時。
當然吳起是大師,相信他能處理好魏軍的後援物資問題。越過三條大河,接着魏軍還要西行幾百裏,才能抵達秦國的雍都。
魏國攻佔河西后,為什麼不滅秦國,佔據關中再圖天下!
關中的地勢,是個橢圓形,東西寬南北窄,魏軍穿越整個八百里秦川,才到達目的地雍都。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當中,六國都有國都被攻打的情況,楚、齊、趙、燕甚至發生過國都被攻克的悲劇。唯獨秦國,沒有任何六國諸侯能夠打到雍都,更不用説攻克雍都。
即使是在春秋時期,對秦國有着壓倒性優勢的晉國,最強盛的時候也只是打到涇水流域,根本沒有威脅到雍都。八百里秦川的縱深,是巨大的地緣優勢。
如果三晉聯軍出現在雍都城下,不論結局如何,也已經創造了記錄。
但是這個時候中原的局勢,勢必也將發生鉅變。
眾所周知,此後魏國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齊國立即圍魏救趙,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兩次擊敗魏軍。如果魏國深入秦國,齊國當然不會放過這種好機會,魏國在黃河以北的土地東郡,將盡入齊國版圖。
齊國真的會乘火打劫嗎?當然!肯定以及確定!
圍魏救趙之時,齊國幾乎肯定會與魏國中央軍進行決戰,齊國並沒有退縮。而這次魏國的中央軍在西線,齊國只是面對空虛的魏國東線防禦,齊威王絕對沒有理由錯失良機。而且魏國在黃河以北的東線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齊國也並不需要花費多少代價,就能取得這些肥沃的土地。
而魏國在中原黃河以南的南線,魏國的土地幾乎都是從楚國奪取來的,楚國沒有一天不想收復故土。當魏軍的中央軍不在南線,楚國還有理由不收復故土嗎?
因此當三晉聯軍出現在雍都城下,魏國黃河以北的東線和黃河以南的南線,就將快速而徹底地淪喪給齊國和楚國。
秦國還沒有滅,齊國二次崛起,楚國再度強大。
魏國攻佔河西后,為什麼不滅秦國,佔據關中再圖天下!
以上還只是最好的推測,稍微壞一點的走勢,那就是齊、楚兩國,將會繼續對空虛的趙、韓兩國用兵,迫使這兩國退兵。
既然我們是往最好的方向去推測,那麼假設齊、楚就此停兵,三晉聯手攻克雍都。
故事到這裏,劇情與圍魏救趙何其相似,在圍魏救趙中,魏國雖然攻克了趙都邯鄲,但是在東南西三個方向被齊、楚、秦給打敗。
這次魏國如果足夠幸運,攻克秦國雍都,東部和南部領土,是無論如何保不住的。也就是説,魏國最好的結局就是,用東部和南部,換取面積更大的關中。
如果我們是在玩一個三國或者戰國的網絡遊戲,這是一個不錯的領土交換,有了一隻金角的魏國,也擁有了一統天下的地緣要素。可惜遊戲是不考慮政治、地緣因素的。
攻下關中,魏國人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分贓。
從此前三晉聯軍的戰爭來看,三晉取得大勝的戰爭,戰利品幾乎都被魏國獨享,包括三晉與楚國交戰,最後攻佔的領土,全部納入魏國版圖。
現在問題是,魏國不分領土給趙韓,三晉聯軍就將瓦解,或魏國分少量飛地給趙韓,三晉聯軍也會散夥。而且站在趙韓的角度來看,齊國和楚國的壓力相當大,他們必須考慮如何對付近在眼前的齊軍和楚軍。
在真實的歷史中,趙國屢次攻戰衞國領土,韓國則攻滅了鄭國。三晉如果能夠攻下雍都,趙韓也會回到原來的軌跡,去完成他們自己的戰略構思。三晉散夥,勢在必然。
如果這是一個戰國遊戲,魏國接下來可以一步步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可惜這不是遊戲。
魏國攻克雍都之後,再一次面臨地緣問題。
幾年之後魏國攻滅中山國,到後來中山國復國,大概三十年時間。三十年之後,中山國人是從地底下冒出來的嗎?
不是,中山人當時逃到太行山上,三十年之後下山復國!
中山國之所以復國,因為魏國不願意上山繼續追尋中山人的足跡,因為在山上作戰,魏軍沒有優勢,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中山人當時在太行山上的領土不大,而秦國則不同,他們在隴西高原之上,擁有廣闊的領土。秦國不但起源於隴西高原,而且秦穆公霸西戎的時候還擴張了相當可觀的高原領土。
秦國在高原上的領土,是十倍於中山人在太行山上的領土。秦國即使丟了雍都,只要退守高原,仍然可對魏國形成巨大威脅。
而關中以北,還有義渠等其他戎人,魏人在關中,恐怕日子不會舒服。
魏國若是追上高原繼續將秦人斬草除根,想法很好,但是不可能實現。當初周朝對犬戎有着巨大的優勢,也沒能踏上高原滅掉犬戎。這説明在高原之上,遊牧民族有着先天優勢,魏國只能對秦國採取防範的戰略。
這樣一來,魏國還能去爭奪中原嗎?恐怕魏軍主力一離開關中,秦軍就會衝下高原來收復故土。
魏國攻佔河西后,為什麼不滅秦國,佔據關中再圖天下!
可見魏國佔據關中,與秦國佔據關中情況不一樣,秦國是掃平了隴西高原的隱患之後才佔據關中的,魏國則在重複當年西周人走過的老路,當年西周是如何被犬戎滅亡的,魏國可能就會怎麼被秦國滅亡。
魏國滅秦國的模擬到這裏,已經按照最有利於魏國的方向推演,魏國最終還是不能破解困局。足見當初魏文侯、魏武侯和魏惠王不選擇滅秦,的確是有充足理由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0 字。

轉載請註明: 魏國攻佔河西后,為什麼不滅秦國,佔據關中再圖天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