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今看世界
王建安上將的兩個姐姐為何終身不嫁?
南方開講:一樣的軍史,不一樣的品讀!
王建安(右)與許世友在戰爭年代留影
王建安的父親王學信,在沙河地主王少三家當長工。母親王氏,原籍陝西,因家境貧寒,行乞來到沙河,經人介紹與王學信成婚。因無房屋,王學信夫婦只好在沙河的一個祖上祠堂棲身。王少三知道後,以祖上祠堂不得住人為由,把他們趕了出去。王學信夫婦被迫搬到朱家壠,借住在一位朋友的半間草房裏。
王建安排行第四,上有一哥兩姐。王建安在襁褓中時,就被母親揹着四處討飯。14歲時,到王少三家放牛。王少三有個兒子,與王建安年紀相仿。王少三為兒子請了一個私塾先生教書,王建安經常躲在書房外偷聽。久而久之,王建安不但能熟背“人之初、性本善”一類“三字經”,而且還學會了寫字。這事讓王少三的兒子知道了,很不高興,一次竟故意把痰吐在窗外的王建安身上。王建安順口説了句“養不教,父之過”,王少三的兒子氣得向其父求救。
氣急敗壞的王少三罰王建安跪下,再也不准他去聽講。王少三的兒子倚仗老子的權勢,時常藉故欺負王建安。有一次,他看見王建安騎在牛背上,便氣勢洶洶地走過去,硬説王建安把牛騎壞了,朝王建安的鼻子就是一拳,頓時鮮血直流。王建安忍無可忍,一把將王少三的兒子撂倒在地,狠狠地揍了一頓。王少三獲悉大怒,拿起鞭子抓住王建安一頓猛抽,將王建安打得皮開肉綻。王建安的母親聞訊趕來,見兒子被打得奄奄一息,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久便含恨去世。王建安跪在母親靈前,發誓要報仇。他的兩個姐姐也發誓,為侍奉父親和撫養弟弟,此生不嫁。
1924年9月的一個黑夜,王建安往王少三的宅院裏投了一把火,秋風一吹,烈焰騰騰,王宅頓時亂作一團。王建安在夜色的掩護下,踏上了尋求光明的道路。
新中國成立後,王建安回到闊別25年的老家,兩位姐姐都沒有嫁人。20多年來,她們吃齋唸佛,相依為命,每天保佑弟弟王建安,保佑紅軍。
1961年10月,中央軍委任命王建安為濟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王建安到濟南不久,他的大姐在老家去世。大姐一輩子孤苦伶仃,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作為弟弟,本該回去料理姐姐的後事。但軍區正開展大練兵活動,工作太忙,難以離開,王建安只好把悲痛埋在心裏,和司令員楊得志一起,協助總參謀長羅瑞卿抓好強化軍事訓練試點。
1969年8月,福建前線戰備緊張,王建安奉命調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負責作戰和訓練。那時,他的二姐去世了,由於工作繁忙,他又沒能回鄉料理二姐的後事。
可憐兩個姐姐臨終都見不到自己的親弟弟。對此,王建安一生愧疚。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根據他的遺囑,他的骨灰撒在故鄉湖北紅安的土地上,他和兩個姐姐就這樣團圓了。
王建安(1908年10月12日—1980年7月25日),原名王見安,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桃花區朱家壠村的一個佃農家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黃麻起義。曾任紅軍團、師、軍政治委員,八路軍山東軍區副司令員,解放軍縱隊、兵團司令員,志願軍兵團司令員,瀋陽軍區、濟南軍區、福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央軍委顧問等職。先後參加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圍攻”和長征;參與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鞏固和發展以沂蒙山區為中心的魯中抗日根據地;率部參加了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與保衞世界和平屢建功勳。他生性耿直,公正無私,剛直不阿,深得廣大指戰員愛戴。1978年被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6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故事講述人王南方,安徽嶽西縣人,1983年入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記者協會理事,《軍營文化天地》雜誌原副主編,《解放軍生活》雜誌原主編,新浪網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報》專欄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語——走進名人的親情世界》、《苦戀樹》、《八榮八恥——辛勤勞動篇》、《中小學課本里的“星火燎原”》,報告文學集《神龍汽車團》(與人合著),繪本《捉迷藏》等。報告文學《星火燎原》曾獲解放軍文藝獎。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