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一句“忠孝兩難全”,可是道盡了世間,所有的困惑與不安。由此可見,如果能用温情的視角,來看待既往的斑斑歷史,或許就能使事實的真相,變得更為清晰。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英雄文天祥,南宋末期人,生於江西吉安。他是家中老大,下面有三個弟弟,依此是文璧、文霆、文璋。不幸的是,文霆早夭。這樣説來,他只有文璧和文璋兩個弟弟。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弟弟文壁和文天祥相差一歲,而文璋的歲數卻要遠小於這兩個哥哥,差了能有一輪。文家是書香門第,家境優渥,方圓百里,尤以家風嚴謹著稱。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後來,文天祥兄弟二人,同時參加科考,一起高中進士。學業更優的文天祥,當年成績名列第一,典型的狀元。各自步入仕途後,因性情耿直,哥哥得罪了權相賈似道,被免官回家。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文天祥在家賦閒期間,正逢元軍南侵。因其來勢洶洶,兵鋒所指,沿途各州郡皆望風而降。為了保家衞國,文天祥散盡家財,募兵五萬,親自率部抗元。後來以右丞相身份,兵敗被俘。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其時的弟弟文璧,駐守在惠州。面對元軍的強力攻擊,自知不敵的文璧,開城投降,幼弟文璋也隨其歸元。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文天祥被押解到廣州時,弟弟文壁前來與其話別,在談到投降的理由時,文璧自述是:第一,不想讓哥哥絕後。文天祥有兩子,一個早夭,一個失散,文璧曾將一子過繼給他。第二,他們的母親身死異鄉,一直未能下葬,這件事需要有人來做。第三,南宋已病入膏肓,降元,可為滿城百姓求取活路。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文天祥聽後,雖不語,但並非責怪弟弟。隨後,他就被押送到元大都。忽必烈對其非常賞識,親自勸降,並許他以宰相之職。但文天祥仍不為所動。不過,他同時表示,若被釋放,將隱居世外,有國事可以諮詢。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已經降元的10多名宋臣,聽説這件事後,就聯名向忽必烈請求,讓文出家為道士。但另一位歸降者——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卻認為不可,他的想法是,如果釋放文天祥,依他的影響力,如果日後復起,對元朝將是大大的威脅。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猶豫不決的忽必烈,決定先將他關押起來,看看情況再説。誰知文天祥被關3年後,仍然拒不投降。於是,忽必烈就把他予以斬殺,時年47歲。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最終,文天祥以身殉身,做了大宋的忠臣。而弟弟文璧卻選擇歸降,成為文家的孝子。對此,文天祥對文璧,更多的應該是理解。弟弟任職元朝後,一心撲在工作上,為安置戰後流民,左右奔走,曾為此累得吐血不止。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在少年時代,文天祥曾寫過一首詩:“江上梅花都是好,莫分枝北與枝南。”莫非天資聰慧的他,那時就知道了兄弟兩人的不同結局?我不知道。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2 字。

轉載請註明: 哥哥以身殉國,弟弟開城投降,但世人卻並不責怪弟弟,為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