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瓦捷戰役,著名的英格蘭黑太子與法王約翰二世的戰鬥,在這場戰役中法蘭西人再一次展現了騎士精神,也摧毀了法國的貴族聲望,皇家海軍中有着數艘以普瓦捷命名的軍艦,那麼普瓦捷究竟發生了什麼?
法國新國王加冕後和英國國王鬧得很不開心,加劇了兩國的矛盾,於是他們大打出手,法蘭西經歷了兩次失敗,英國人先在斯魯伊斯摧毀了不可一世的法國海軍,又在克里希擊敗了驕傲的法蘭西騎士。
接下來我們接着説法蘭西的百年戰爭,在1355年的時候,英王愛德華三世計劃發動第二次針對法國的進攻,徹底摧毀法國的抵抗,根據計劃,他的長子黑太子·愛德華將率領一支參加過克里希戰役的老兵組成的軍隊穿過法國的波爾多和卡爾卡松切斷法國南部的聯繫。而蘭開斯特公爵則率領另一支軍隊從諾曼底登陸在波爾多和黑太子愛德華匯合。
黑太子一路上遇到的阻力很小,沿路許多的法國據點紛紛投降,直到他麼在達盧瓦爾河遭遇了暴雨,導致他們無法奪取城堡或者燒燬城鎮,這一意外的情況使得新加冕的法蘭西國王,菲利普的兒子,約翰二世得以有時間重新部署並調集軍隊以對抗黑太子的軍隊。
(在1340年左右,法國發生了一場黑死病,國王菲利普六世便是黑死病的受害者。)
在此之前,約翰二世正在諾曼底地區和英軍極其附庸們戰鬥,為了爭取在黑太子返回波爾多以前截住他,約翰二世解散了大約15000-20000左右的低素質動員兵,法軍急於截斷英軍的退路和英軍決戰,得知這一點的黑太子迅速調轉方向向法國南部迂迴,關於英軍是否真的想要決戰這一點上,很多歷史學家爭論不休,但不管怎樣,雙方還是進行了接觸和交涉,在交涉失敗後,雙方決定發動一場戰鬥解決問題,地點就定在普瓦捷附近。
於是雙方立刻行動起來,黑太子在諾瓦雷森林附近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佈陣,一如克里希戰役的經驗,英軍展開了防禦陣型,他們在陣地前佈置了從周圍農場裏收集來的籬笆以保護長弓手免受法軍騎士衝鋒的傷害,這些長弓手都是參加過克里希戰役的老兵,他們由錢多斯爵士和布赫爵士指揮,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戰士,步兵則由黑太子愛德華和沃裏克伯爵指揮,他們同樣經驗豐富。
法軍方面由約翰二世親自率領,部隊主要由法國士兵組成,還有一支從神羅來的騎兵部隊(他們可能是僱傭兵,也可能是來自法王約翰二世的女婿巴爾公爵家族的神羅親戚派遣來的援軍),除此之外還有一支蘇格蘭步兵,後者由道格拉斯伯爵指揮,法軍大約有兩萬人的部隊,根據計劃法軍將分成三個波次進攻,第一波次由多芬·查爾斯領導,第二波次由奧爾良公爵領導,第三波次由法王約翰二世親自領導。
戰鬥爆發前普瓦捷總教區的大主教赫利德·塔萊蘭德·佩裏戈爾試圖調停雙方停戰,法國一方參加停戰談判的的國王約翰二世,英國一方是沃裏克伯爵和錢多斯爵士,似乎是英國人對戰鬥充滿自信,亦或者是他們過於傲慢,英國代表要求法國要交出英軍在整個突擊法國的行動中所佔領的據點和財富,以及簽署為期七年的停戰協議,法王當然不能接受這種過分的要求,因此提出只有六千人的英國人應該投降,自然英國人也無法接受,談判當然不歡而散了。主教的一番好心也就付諸東流了。
談判的決裂也就意味着戰鬥的開始,法軍有大約35000人組成,對英軍有着壓倒性的數量優勢,黑太子讓一些負責後勤的士兵拉着物資做出逃離戰場的假象,法國人發現英國人似乎有撤退的意思,於是立刻發動了進攻。
法國元帥讓·德·克萊蒙率領三百名神羅騎士發動了衝鋒,這是一次災難性的進攻,他們遭到了兩千名英軍長弓手的火力覆蓋,當他們磕磕絆絆的躍過籬笆衝入英軍陣地時,那些僥倖躲過了弓箭覆蓋的騎士們被弓箭手們拽下馬殺死或俘虜。
根據道格拉斯的建議,法軍第一梯隊發動了進攻,然而在進攻發動不久後法軍步兵也遭到了英軍長弓手的攻擊,他們混亂不堪並一頭撞向由奧爾良公爵指揮的第二梯隊,奧爾良公爵率領的軍隊也陷入了混亂,最終法王約翰二世的第三梯隊開始進攻了,兩個如同過街老鼠般的部隊終於恢復了冷靜並跟隨他們的王重新發動了進攻。
英軍方面,黑太子愛德華前兩支法軍部隊抱頭鼠竄認為法國人已經戰敗,因此下令追擊。錢多斯爵士警告王子應該向法國國王領導的軍隊的發動進攻。黑太子認同了這個建議,命令所有的騎士向法王領導的部隊發起衝鋒,而布赫的士兵則被命令對繞過法軍截斷法軍的後方退路。
當法軍奮力向英軍佈置的籬笆推進時,英軍開始發動衝鋒,這使得法國人很驚訝,在發現側後方受到英軍威脅後法國軍隊的士氣瓦解了,他們擔心自己被英國人包圍,兩次戰役證明了英國人不留俘虜,法軍膽戰心驚,這時開始有人逃亡了,見到此種場景,英軍的弓箭手們拿起鐵錘和斧頭也投入了包圍英軍的作戰,也就是這時,法王約翰二世和他的兒子勃艮第公爵大膽的菲利普,發現自己被包圍了。
根據與英國人戰鬥的法國騎士弗洛薩爾所記錄,阿託瓦斯的丹尼斯·莫貝克爵士接近約翰國王,要求國王投降。國王回答説:“我應該向誰屈服?我的哥哥威爾士親王在哪裏?如果我能見到他,我會和他説話。” 丹尼斯回答;“先生,他不在這裏,但請您向我投降,我將把您帶到他身邊。” 國王把右手手套遞給他,説:“我向你投降”。
在國王約翰二世和他的兒子菲利普投降後,法國軍隊解散了,戰鬥結束了。
戰鬥結束後,黑太子愛德華在自己的營地裏接待了他的法國親戚法國國王約翰二世和王子菲利普,並款待他們用餐。
第二天黑太子愛德華率領軍隊回到了波爾多的英軍據點,修道士讓·德·韋內特描述了戰鬥後發生的混亂。法軍傷亡了三千多人,而英軍只傷亡了四十多人,雖然英國人的實際傷亡可能會更高,但是這個傷亡是出自黑太子愛德華對他的父親愛德華三世述職的報告中的。
根據報告稱,他俘虜了法國國王約翰和他的王子菲利普,13名伯爵,5位子爵和100多名有身份的貴族騎士,以及17位歐洲貴族。而法國元帥克萊蒙和波旁公爵彼得陣亡。
法國貴族再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此時距克里希的戰敗只有十年,國王和王子的被俘導致法國行政陷入了混亂。這個混亂的局面被留給了多芬·查爾斯,他在戰敗後面臨着整個王國的動亂。
法國貴族們忙於對付叛亂,搶劫,破壞,交戰雙方僱傭的僱傭軍加劇了破壞,僱傭軍在轉移時掠奪農民。
查爾斯還要籌集更多資金來支付國王和兄弟的贖金,並繼續進行戰爭。在1359年英軍在加來又一次登陸,率領軍隊進攻巴黎,由於久攻不下,英軍被迫後退。後來查爾斯提出談判請求,黑太子同意了並簽署了佈雷蒂尼條約,條約計劃於1360 10月24日結束百年戰爭。
英王也同意放棄索取法國王位的主張,以換取擴大英國在法國佔有領地權利。法國國王約翰原本應在1361年11月被釋放,但是由於其中一名人質違反條約,約翰只能返回倫敦並在那裏居住到1364年去世。
在後世的流行文化中,亞瑟·柯南·道爾的小説《奈傑爾爵士》以普瓦捷戰役為背景描寫了貧窮的年輕鄉紳奈傑爾·羅林在混戰中俘虜了法國國王約翰二世。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接受了法國國王的投降,因此沒有得到國王的贖金。
然而,約翰國王承認奈傑爾是勝利者,因此作為回報,奈傑爾被黑太子愛德華冊封為爵士。(約翰國王實際上是向支持英國的法國騎士丹尼斯·德·莫貝克爵士投降,後者被沃裏克伯爵將帶到威爾士親王面前並得到了冊封。)
邁克爾·傑克斯的小説《無辜者的血》是《百年戰爭》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小説,其戲劇化的描寫手法將普瓦捷之戰的故事推向了高潮。
《百年戰爭》
法國軍隊本來有着數量上的優勢,如果他們能夠冷靜的偵查敵軍動向而不是發現英國人稍微的一點點調動就火急火燎的發動進攻,如果他們不是過分的相信與剛正面,那麼戰爭的局勢就會扭轉,國王與王子也不會被俘。
參考文獻:
《黑太子的生平》
《普瓦捷戰役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