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14歲上北大的天才少年,多年後,成為不修邊幅的“怪老頭”

坐落在黑龍江哈爾濱市的哈爾濱理工大學,既非985也非211,是一所排於百名開外,泯然於中國高校中的普通一本,但這所大學裏藏着中國又一位“掃地僧”--王曉琮。他瘦弱駝背,衣着樸素,滿臉胡茬,不修邊幅。在校園裏遇到,你可能把他當成鍋爐工,但絕不會想到他是一名老師,第一次上他課的學生這樣描述王曉琮。

當年14歲上北大的天才少年,多年後,成為不修邊幅的“怪老頭”

“教室門外迎面走來了一個糟老頭子,外表邋遢,腳踏破鞋,我們以為是鍋爐工。當他介紹是我們老師後,下巴差點驚掉了,但真的上完他的課,沒有一個學生不被他所吸引。王老師上課幾乎不帶教案,也可能是懶得帶。瀟灑地喝一口自帶的自來水,轉身就將公式、要點、習題齊刷刷寫在黑板上,寫完伏在講台離開嘴笑了,眼睛眯成一條縫,將課程娓娓道來。有人聽完還是不懂,那就重點照顧,走下講台,扶到課桌上,因材施教。”

當年14歲上北大的天才少年,多年後,成為不修邊幅的“怪老頭”

複雜枯燥的高數經過他的潤色變得有條有理,學生們跟着他在一團亂麻中找到線頭,然後豁然開朗。在哈理工從教的幾十年裏,王曉琮的課座無虛席,生活中關於他的話題也特別多。學生經常在食堂看到王曉琮,拎着不知道用了多久的塑料袋,有時裝着食物,有時裝着報紙。他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如實珍饈,一粒都不浪費,有時甚至會舔盤子。穿得也簡單,萬年不變的破膠鞋,塑料拖,一件衣服一穿好幾年,每件新衣服都能成為學生們熱議的話題。他幹嘛這麼摳?因為他資助了好幾個貧困生,他一直如此隨性,除了數學和學生,沒什麼能讓他的心再起波瀾?

當年14歲上北大的天才少年,多年後,成為不修邊幅的“怪老頭”

他到現在還是一名講師,職稱這麼多年沒變過,不是因為不夠格,恰恰相反,他早就夠了。曾幾何時,他也是個意氣風發的天才少年,1964年10月生於黑龍江雙鴨山,年僅14歲就考入北大少年班。22歲就從浙大碩士畢業,之後回了家鄉哈理工任教。

2012年開始,他從事數學建模競賽工作。一手締造了中國大學數學建模競賽夢之隊,他多次帶着自己培養的學生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這項競賽是國際上最具權威的數學建模競賽,在王曉琮指導下的學生拿個“國際一等獎”好像也不是那麼“難”,因為幾乎每年都有學生拿到。也因此他成為黑龍江省唯一一位全國數學建模競賽評委。

對了,王老師的英語還特別好,帶隊出國比賽根本不需要翻譯,為啥這樣還是講師?學校解釋是這樣的,面對學術浮躁和功利主義,他選擇了鄙視追逐,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學者風範。我想這言外之意也就是説他壓根不想評,因此有很多聞名而來的記者想要採訪他,而王曉琮轉身留給學校領導一句話:“如果放記者進來採訪我,那我就辭職。”

王曉琮就是這麼一個怪人,他就像這個紛擾世界裏的一股清流,遺世而獨立,活得超脱、隨性、簡單、自在。只有“大智”的人,才有如此“大愚”。

參考文獻:

《【榜樣力量】哈爾濱理工大學“學生最喜愛教師”獲得者王曉琮事蹟》

《哈理工“掃地僧”:吃飯舔盤子貌如鍋爐工,英文講課口算高數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1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年14歲上北大的天才少年,多年後,成為不修邊幅的“怪老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