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於中法中心C501召開“同濟大學國際學生感悟中國叢書”新書發佈會暨同濟大學留學生“行走看中國”媒體矩陣上線儀式。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吳廣明、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國際交流處葛靜怡女士、同濟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段存廣、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姚喜明教授為新書揭幕並致辭。
該叢書是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國際學生“三全育人”探索成果,體現了多年來學院在國際學生中國理解教育上的積澱。該叢書共有四冊組成,分別為《中華文化經典選讀》《國際學生課堂教學案例集》《國際學生感知中國第二課堂》《國際學生講中國故事》。
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吳廣明在致辭中表示,講好中國故事是提升中國軟實力的重要途徑,高校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應切實負擔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職責。同濟大學始終注重發揮中國故事的窗口作用,堅持以創辦多元、立體、務實的留學生培養體系為導向,堅持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發好中國聲音,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培養一流的國際化複合型專業人才,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濟大學國際學生感悟中國叢書”的發佈,體現了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多年來在留學生中國理解教育上的沉澱。在未來,希望我們的留學生教育能夠既增強留學生對中華文化感召力與親和力的認知,又重視培養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使他們將來以中國故事沖淡文化差異,消除文化衝突,培養更多的海外聽眾對中國的認知和喜愛。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國際交流處葛靜怡女士強調,我們的留學生教育不但要加強學生學科專業素養,更要注重留學生作為中國故事講述人、中國聲音傳播人、中國經驗傳承人的培養,留學生教育事業不僅是為了高校建設促發展,更是為了國家戰略謀全局。
同濟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段存廣提出,“同濟大學國際學生感悟中國叢書”是來華留學生傳播中國話語、宣揚中國價值、樹立中國國際形象,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生動實踐。出版物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未來我們將積極推動同濟版圖書“走出去”“走進去”,走進海外主流讀者羣體,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姚喜明教授表示,全國各高校的留學生管理部門和培養單位都十分重視留學生的知華友華教育,探索了多種教育路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感知中國的實踐活動,同濟大學不但組織了留學生行走看中國,而且把他們的感悟結集出版,這既是總結也是傳承。讓留學生用他們的筆記錄他們的感受,用他們的鏡頭記下真實的畫面,真正達到了眼見為實,知行合一的效果。
國際傳播中“講中國故事”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新媒體為講好中國故事賦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新書發佈會後,同濟大學留學生“行走看中國”媒體矩陣正式上線。留學生們“腳走中國的大地,眼看中國的變化,心感中國的温暖,口講中國的日常,手寫中國的責任”,通過實地考察、集體討論、沉浸思考、與當地民眾互動交流等活動,最後獨立完成行走心得報告。藉助微信公眾平台、微信視頻號、抖音、B站等媒介豐富留學生“行走看中國”的宣傳載體和渠道,豐富交流方式,推動交流互鑑,協同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
同濟大學“留學生行走看中國”故事班日前已舉辦開班儀式,今日活動現場由吳廣明副書記代表同濟大學向三十餘名學界、文化產業界人士頒發導師聘書,希望整合校內外資源,進一步引導留學生以其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所感客觀全面地瞭解中國及中華文化, 進而理解中國智慧和精神內涵, 共同打造留學生“講中國故事,傳中國聲音”的範本,留學生對中國的觀察和解讀將結集出版“留學生行走看中國”系列叢書,助力留學生成為積極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中國日報上海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