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減法》
朱永新 著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朱永新教授是一位痴迷於讀書、思考、實踐的學者型官員,同時,他也是教育常識、教育規律的研究者、捍衞者和賡續者。其新作《教育的減法》擺在桌前讓人眼前一亮。真心感佩他敏鋭的角度,早在“雙減”政策出台之前,他選準了這個重大的題材,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結合自己20多年新教育實踐和長期思考,把脈基礎教育的痛點和難點,一本“雙減”主題力作適時問世。
書分三輯,計十一章。一輯的四章從認識論的角度,與父母談減法教育。二輯四章從方法論的角度,談減法教育的落地。三輯三章從主體論的角度,談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減法。該著洋洋灑灑十幾萬字,無論是章節結構的設計,還是具體行文的組織,都能看得出作者傾注的大量心血。條分縷析,用力甚勤,筆鋒所向,若庖丁解牛,切中肯綮,發展路徑之選擇、應對謀略之施用無不與時下教育的發展戰略大局相契合,縱橫捭闔間,展現了作者宏闊視野與深厚見地。
不同於同類題材以“雙減”某個斷面的切入點的著述,作者並未對教育減負給予明確的界定,而是另闢蹊徑從教育常識的角度闡述清晰的現狀以及時下教育需要做的減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多”:
一是金句多。筆底豔陽,滿目芬芳。“讓教育慢下來,把時間還給孩子;把教育的減法和生命的意義聯繫在一起。”“人生不是‘起跑線’決定的比賽,任何時候都能創造無限可能。”“教育是為人的生命而存在的,命都沒了,教育還有什麼意義呢?拓展生命的長寬高,是教育的價值所在。”語言活潑、輕快、直爽,不蔓不枝,夾敍夾議,徑入事物的本質,令人信服。透過這些文字,可以看出朱永新是一個用情寫作的人,文字裏跳動着一顆熾熱的心。當然,這些亦是朱永新的教育理念。
二是數據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朱永新讀書成文,調研記述,有“學究”積習,愛以數字説話,雖他想“改而後善”之意,但拗不過好友,只好索性隨它。當然了,題材好,也要經營好。沒有他無數日子“身入”“心入”“情入”的辛勞蒐集與悉心寫作,就不會有這本《教育的減法》。該書數據支撐十分充分,每一章都有數據支撐,幾乎做到了事事評價有依據,事事因果有數據。為何減,如何減,減多少。給人以温度,給人以信服,給人以力量。
三是設問多。“資料就在揹包上,調研就在大路上。案台就在膝蓋上,成果就在大地上。”作為學界楷模,也作為一位資深政協委員,朱永新每次到基層調研,朝夕行走,夜問心事,筆錄所見所聞所思,的確是一個細心人,這些都顯現在他的著作上。除了重要論述與數據支撐,他提出了很多震耳發聵的設問,例如: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討論教育的減法?人生的減法:如何防止越活越累?為什麼需要做學制的減法?教育的減法是否會降低國家競爭力?等等。可以説該書是生活沃土中開出的花。讀罷《教育的減法》,掩卷感嘆,一個偉大的時代,必定會產生偉大的人物和不朽的著作,而《教育的減法》恰恰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我是一位老師,從老師的視角看,是用教育者的視野點撥教師嚮往,用學術者的聲望喚起教師夢想,用文化者的涵養感染教師情懷。最起碼,時下教育如果做了減法,那麼我們的教研更有效度,我們的課堂更有活力,我們的作業更有生機,進一步,我們的教師更有擔當,我們的人生更幸福。當然了,也真心希望有類似如《教育的減法》的好作品不斷出現,讓“雙減”真正落細落小、落地落實。
(作者系湖北省特級教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作者:段偉
編輯:袁琭璐
責任編輯:朱自奮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