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區岱崮地貌崮羣中有一座崮,叫板崮;板崮頂上有一座廟,叫玉皇廟。廟中的大殿叫凌霄殿,殿內神像為玉皇大帝。這座廟歷朝香火鼎盛,香客長年不斷,正月初三廟會時,進香者達兩千餘人。説起這座廟,還有一個奇特的來歷呢。
北宋年間,武定府的無棣縣有一位姓劉的秀才。這年,他去河南汴梁趕考,路過板崮前村,見天色已晚,便找到一家旅店住了下來。第二天,劉秀才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盤纏不見了。那是整整三十兩雪花銀啊,是村裏的父老鄉親湊起來幫他趕考的。這可把他急壞了,找遍了包袱和房間,愣是連個子兒也沒找到。劉秀才頓時像丟了魂一樣,癱坐在地上。是啊,沒了盤纏,就無法去趕考了,十年寒窗苦讀就全廢了,連老家也回不去了。劉秀才又懊悔,又無助,更多的卻是傷心。一個堂堂的七尺男兒,哭得像個孩子一樣……
沒了盤纏,店錢也付不上了。店主連打帶罵把劉秀才趕出了旅店。劉秀才沒辦法,只好做了乞丐,挨家挨户要飯,靠乞討來填飽肚子。那乞討的滋味才叫難受,時常一頓有一頓無的,被人打出門,被惡狗咬傷,是常有的事。白天,要不到飯就去揀些爛菜葉子吃;夜晚,就到衚衕角那堆柴火垛裏睡覺。不幾天工夫,劉秀才就由一個飽讀經書、眉清目秀的書生,淪落成破衣爛衫、灰頭土臉、兩腿是傷、人人唾棄的小乞丐。就這樣,劉秀才要飯要了整整一年。這天,他外出要飯的時候,突然看見牆上貼着告示。他認真看了看,原來是皇上冊封太后,要在當年加恩科。京師會考一般是三年一次,遇到皇上登基或太后冊封,便開恩科,以昭皇恩浩蕩。劉秀才看完後,站在告示面前呆住了,他想,我在趕考路上遭難,看來與功名仕途是無緣了!我劉某自幼苦讀四書五經,如今淪落成要飯的乞丐,上對不住祖宗,下對不起父老鄉親,還有什麼顏面活着?不如死了拉倒!劉秀才絕望地嘆了口氣,轉身踉踉蹌蹌地離開了,一臉麻木地朝板崮爬去,每一步,都走得那麼艱難……
劉秀才登上板崮後,慢慢地走近光崖邊,面對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仰天長嘆:“蒼天無眼啊!萬千大好河山,竟沒有我劉某一寸黃土;千百聖仙神佛,竟圓不了我劉某考取功名的小小宿願!悲哉!悲哉!”説罷,就想縱身跳下懸崖。這時,他忽然聽見身後一塊大石頭啪啪作響,回頭一看,那碩大的石頭竟從中間裂開了一道縫,嘩啦嘩啦流出耀眼的銀元寶。劉秀才愣住了,他不敢相信眼前的這一切,把眼睛揉了又揉還是不敢相信,乾脆抱起胳膊來咬了一口,直到胳膊淌了血,他這才流着眼淚接受了眼前的這一切,原來是蒼天開眼啊!此時,劉秀才是自愧不已,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磕了仨頭,趕忙把上衣脱下來,張開鋪在石縫下,接那淌出來的銀元寶,直到包了一褂子才作罷。又怕洞門被人發現,便扯了把萬年蒿塞住了。
滿滿的一包銀子,被劉秀才連揹帶拖地弄到山下,累得他直喘粗氣。畢竟是飽讀詩書之人,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旅店的欠賬還上。旅店老闆見那要飯的秀才又來了,忙打發下人把這喪門星趕出去。劉秀才忙説:“別趕,別趕,我是來還賬的。”店主見這劉秀才連上衣都沒穿,還説是來還賬的,怎麼也不相信。劉秀才便把那包銀子放在櫃枱上攤開給店主看,店主驚訝得張大了嘴,便問他咋得了這麼多銀子。劉秀才實在呀,就把過程全講給店主聽了。店主捋了捋鬍子笑道:“秀才呀,蒼天助你啊,你的出頭之日到了!你的賬目,我一分不多收,一分不少收,該怎麼算就怎麼算。支上店錢,你趕緊上路去趕考吧!”
結完賬後,劉秀才便火速趕往河南汴梁,去參加恩科會考。店主呢,便毛毛地登上了板崮山,去找那淌銀子的大石縫。到了山頂,店主左右前後找了一個時辰,卻發現遍地都是萬年蒿,再也找不到那淌銀子的石頭縫了。
長話短説,劉秀才趕到河南汴梁後,立馬就去報了名,隨後找了家客棧住了下來。第二天接到通知後,劉秀才便去參加第一場會考。一大早,官兵就把守在考場內外,主考官和各個官員早早地在場外等候,考場門口的考生更是蜂擁般聚集着,那陣勢真是如潮滾似浪翻。考生在首場會試中,都是在相互隔開的單間進行的,屋外官兵看守森嚴。劉秀才終於進入了考場,找到自己考試的房間,擺開文房四寶,開始閲題、思考。第一場會考為三天,每天一篇文章。劉秀才鎮定自若,提起筆來文思泉湧,文章一氣呵成。完成了第一場會考,劉秀才順利進入殿試。開試這天,大殿正中龍椅上高坐着當朝皇帝,眾官員分站在大殿兩邊,考生一齊坐在大殿中間。殿試開始進行,皇上命題後,考生們都聚精會神、汗流浹背地揮筆做題。整整一天後,殿試結束,考生們便回到客棧等待結果。三天後,皇榜貼在了國子學門口,人山人海圍在那裏。劉秀才費了好大勁才擠進去,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名字清清楚楚寫在了皇榜上。他歡喜得又蹦又跳,像孩子一樣連聲叫道:“我中了!我中了!我中了進士了!”
由於劉秀才長得一表人才,清秀而不乏陽剛之美,被皇上選中,做了吏部主事。他為人樸實,從政清廉,辦事公正,三年之後就被提拔為吏部侍郎。他如今是有權有錢,但沒有忘記當初蒼天對他的恩惠,便請假回到板崮前村,登上了板崮。他面朝蒼天,連連磕頭,捐出幾百兩雪花銀,交給地保,要他在山頂修建廟宇,以答謝天恩。之後,劉侍郎趕回了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