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過年在家的這幾天,不少人都經歷了親戚朋友的各種“拷問”。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説,最經典的“拷問”就是“學的什麼專業?能做什麼?”。近日,網絡上一條視頻引發不少網友的共鳴。視頻中,一位海洋生物系研究生放假回到家,就被媽媽叫到海鮮市場幫親朋好友挑海鮮。然而她卻無奈地説:“我不會呀……”
海洋生物專業就是認海鮮,土木建築工程就是在工地搬磚,給排水工程就是修下水道……對專業的誤解,其實反映了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隨着社會領域的多樣化,知識的分界也越來越精細,人們對陌生領域的認知首先是從字面上理解的。特別是與本科時通識性學習不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更加專業化,許多領域的內容更加專業。從字面進行認識,比起深奧的介紹,對他人來説,無疑是種便捷、簡單的方式。
但我們也應當看到,這種認識是有着侷限性的。專業是從研究方向進行的分類,這種分類不是固定的標籤。今天的社會,信息量十分龐大,行業的面貌日新月異。我們應當提醒自己,僅從字面上認識一個專業是片面的。這種方式或許能夠提高我們認識外界的效率,但同時也容易導致不夠全面的認識。
衡量一個人是否達到要求,有不少專業領域的標準。當我們對新領域的認識不夠全面時,做判斷、下結論時也應當十分審慎。比如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卻不會修電腦,往往會讓人覺得專業知識沒學好。而近年來,一些高學歷人才從事基礎教育、家政等行業,又被認為是“大材小用”。這些誤解的背後,其實是專業認識上的不到位。
海洋生物專業的研究生被媽媽叫去挑海鮮,這件事情本來是一件小事。背後卻反映了現在社會知識分層的細緻化,同在大學校園裏,不同的專業背後就有不同的學科體系,不同的人對其它行業的瞭解其實是不夠的。人們常説,“專業的事情要由專業的人士來做”,背後也是在強調專業的力量。現在,社會知識體系越來越廣博,專業領域已經遠遠超過了個體認知所能理解的範圍。對專業進行簡單地歸納,也容易忽略掉個體的差異。
每個人的知識領域是有限的,分工是明確的。整個社會正是靠個體力量的凝結、專業知識的積聚,來取得一次次的進步。專業的領域會有區別,不過對待專業領域和未知的世界,我們應當始終保持着謹慎和謙虛的態度。
原標題:《海洋生物專業就是認海鮮?太“南”了》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