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面還有兩種特別可怕的行徑。
一種犯罪者是身為公職人員或監護人員。
這類罪犯罪無可恕,必須嚴懲。
根據最新的《刑法修正案》,針對這類人員加強了審判力度,依法重判。
另一種犯罪者,其本身也是未成年人。
這就出現了矛盾。
因為法律設立了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對於低齡犯罪者是有一定保護的。
雖然這個刑事責任年齡在今年進行了下調。
但,這並非整體性下調。
而是對於情節惡劣的情況進行例外下調,如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等。
如此調整能否真正起到作用,還得看後面具體施行的情況。
正如羅翔老師所説,法律畢竟只是最後的懲罰措施,其作用有限。
如何教育引導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懂得珍愛生命,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思考。
最近,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台灣電影《無聲》上線。
看完之後,魚叔不禁再度陷入沉默。
未成年的惡,到底從何而來?
《無聲》
注意,之前有一部劉亞仁主演的韓國電影,也叫《無聲》。
那部影片口碑也不錯,魚叔也介紹過。
但若非要對比起來,還是這部台灣電影《無聲》給我的觸動更大。
其實早在去年金馬頒獎禮期間,就開始對這部影片密切關注。
導演柯貞年算是個新人,之前擔任過懸疑片《天黑請閉眼》的聯合導演。
這部《無聲》是她第一部獨立執導的長片作品。
在去年的金馬獎上,她也成功提名了最佳新導演。
影片在演員方面,也大膽啓用了一眾年輕新人。
男主演,劉子銓。
兩年前,他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豆瓣評分8.5)中的表現,讓不少人印象深刻。
女主演,陳妍霏。
憑藉《無聲》,她拿下了去年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在另一部影片《孤味》(豆瓣評分8.0)裏的表現也贏得了無數好評。
此外,還不少實力派演員參與。
劉冠廷,楊貴媚,張嘉年(太保)……都是台灣電影的老熟臉了。
一看就讓人放心。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
2011年,位於台南市的一所以聾啞人為招生對象的特殊教育學校被媒體曝光:
在過去的兩年內發生了多達百起性侵案件。
這個故事,初看起來很像是韓國影片《熔爐》。
但不同於《熔爐》里老師對學生的侵犯,台南案件中從被害人到加害者幾乎都是學生。
整起事件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正因為所有孩子都是聽障人士。
受到侵犯卻無力訴説,無力呼喊。
「無聲」這一片名,確實很合適。
影片一開始。
聽障少年張誠(劉子銓飾)來到新學校。
在這所專為失聰孩子成立的學校裏,他感到親切。
沒有人會對他存有歧視或者偏見。
同學們平等自在地交流,老師也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甚至到了晚上,大家還能一起蹦迪。
除了少點人聲,但氣氛依舊是十足的熱鬧。
也是在這裏,張誠第一次見到了貝貝(陳妍霏飾)。
雜亂的舞池中,燈光將貝貝照得透亮。
張誠盯着她出了神。
少年情竇初開了。
晚上,難以入眠的張誠起身在校園裏散步,突然發現廁所裏有着奇怪的閃光。
剛想過去查探,就被樓下的貝貝用手電叫住了。
張誠向她詢問剛剛看到的怪事。
貝貝一臉天真的笑容,比着手語告訴張誠:
「他們只是在玩。」
大半夜有什麼好玩的?
張誠的疑問沒有得到更多解答。
看貝貝始終一臉甜甜的笑容,張誠也就沒有多想。
直到有一天,張誠跟同學一起乘着校車去。
車上吵的吵,鬧的鬧。
一轉頭,貝貝的座位上只有揹包,人卻不見了。
後座上懸掛的校服引起了張誠注意。
因為帶着助聽器的緣故,他還是能聽到一些聲音。
於是滿心好奇地走過去,拉開校服。
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
一位男生脱掉了褲子,正在對一個女生性侵。
旁邊的男生竟然還幫忙按住女生的手。
受到侵犯的,正是貝貝。
張誠一下子愣出了神。
而旁邊坐着的學長小光(金玄彬飾)冷冷地看向張誠。
嘴角掛着淡淡的笑意,好像已對眼前這幕習以為常。
他朝着張誠用手比了「噓」的意思。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車上的老師卻也不管不顧。
他只是帶着耳機,一臉嫌棄地回頭看了眼就轉了回去。
張誠難以接受看到的那一切。
更讓他無法理解的是,回到學校,貝貝居然還跟那羣男生一起踢球。
滿臉笑容,彷彿昨天那事根本沒有發生過。
憋着一肚子氣的張誠轉身離開了操場。
小光留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
到了晚上,睡着的張誠突然被別人從牀上拉起。
連拖帶拽地來到之前的走廊。
只見小光跟幾個同學從旁邊的房間裏走出來,跟他比了一句:
「一起玩。」
配上這詭異的背景音樂,魚叔頓時頭皮發麻。
正當張誠要被拉進去時,警鈴忽然響起,這才逃過一劫。
而拉鈴救他的,正是貝貝。
趁這個機會,張誠問起校車上的事。
貝貝的説法跟小光一樣。
只是在玩。
這個回答讓張誠既生氣又困惑。
「他們都對你這樣,那又為什麼還要跟他們踢球?」
貝貝卻説因為他們平時人都很好。
張誠提出要告訴老師。
貝貝卻説告訴老師沒用。
如果自己説出去,就不會有人在跟她玩。
會被排擠,繼而失去朋友,最終被送回聽人學校(正常學校)。
因為不想被孤立,貝貝認為這是跟他們做朋友的方式。
她並不是不知道這事是不對的。
而一旦告訴大人,自己就將失去現在的一切。
張誠聽了感到氣憤至極,問她:
「如果下次是我被拖到校車後面呢?」
貝貝愣了一下,慢慢地打出手語:
「沒關係,你跟他們一起欺負我就沒事了。」
她的眼中隱約噙着淚。
貝貝選擇了接受,但張誠沒有。
他在一次放學後找到了王老師(劉冠廷飾)。
並拉上貝貝,將整個事情一五一十地説了出來。
在最開始,貝貝是真正拒絕過的。
但是沒有用。
原本同學之間是在打鬧玩耍,忽然之間就變成了嚴重的性侵。
而他們似乎都全然不顧事件的嚴重性。
堅定地認為這只是在玩。
貝貝對老師的不信任,也是從這時開始的。
她曾第一時間向語文老師説了這件事。
但對方卻完全不理會她。
在老師眼中,那兩位同學都是好學生,不可能做出傷害別人的事。
好在,正直的王老師沒有袖手旁觀。
他找到校長(楊貴媚飾)要求徹查此事。
然而,卻得到校長冠冕堂皇的回應。
一會是要小心處理不能聲張,一會是要考慮到孩子的二次傷害,不要告訴家長。
口口聲聲説着為孩子好,內心裏顯然有所隱瞞。
背後錦旗上「愛生如子」四個大字,此時顯得無比諷刺。
王老師察覺到這可能不是個案。
他一個接一個地問詢學生,逐漸發現事情遠比他想象的可怕太多。
受害者不只有女生,還有男生。
有人是被脅迫,也有人從圍觀變成了加害。
被問到的學生越多,整個事情也變得越來越殘忍。
最終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27件。
而在這些學生的説辭裏,都有一個共同點:
只是在玩。
而他們口中的「學長」,正是那個叫小光的同學。
小光很顯然有着超出同齡人的成熟。
因為他從來沒有動手,只是在一旁發號施令而已。
在他看來,他是無辜的。
這下又輪到老師一籌莫展了。
作為孩子,卻做出這樣的惡魔行徑。
對小光的處理最終也只是停課處理。
但是事情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所有被牽連的孩子都將罪責歸結於張誠的告狀。
理由幾乎跟貝貝如出一轍:
如果説出去,就會被討厭,就是失去做正常人的資格。
張誠所訴求的正義,在其它孩子眼中則是對他們生活的破壞。
很快,小光回到學校,一切又恢復如初。
為了讓貝貝不再受到他們欺負。
張誠不得不答應了小光的要求。
從一名圍觀者,變成了加害者。
甚至被人專門拍下了全過程。
另一邊,在王老師的繼續追查下,一些蹊蹺的事情出現了。
平日裏囂張跋扈的小光,竟然也會自殘。
用刀片割自己的手腕。
這樣的舉動無疑太過反常。
聯繫到之前剛好是校慶,有諸多校友返校。
王老師這才想到這之中恐怕有小光害怕的人。
那個人,是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師。
從2006年到2010年整整五年時間,小光一直被那位老師持續地傷害。
從孩童時就有這樣非人的經歷,無疑對小光的心理造成了畸形的影響。
所以,在那位老師被校長「安排」退休之後,小光將內心的仇恨轉移到其他同學身上。
在內心裏他害怕那位老師,同時他又分不清自己的感情是否正常。
因為恐懼,這才有了他違背跟張誠的約定傷害了貝貝。
可以想象,當初那位老師誘騙小光也是用了「一起玩」的説辭。
從那時起,「玩」就成了一種病態的説法。
在潛移默化之中,對所有孩子的心靈都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
因為「玩」,學校的虛假繁榮全部用來掩蓋底下的骯髒腐爛。
校長口中的利益,不過是以犧牲學生來換取學校利益而已。
正如片名《無聲》,整部電影中有着大量的手語交流。
對這羣孩子來説,世界是安靜的。
自己聽不到外界的聲音,旁人也聽不到自己的呼喊。
生理上的缺陷,給了壞人可乘之機。
而社會的偏見,更讓他們難以開口説出自己的遭遇
在整部電影裏,這樣的歧視實在太多。
比如開場時張誠追偷錢包的老人,卻被警察認為他毆打老人。
平常生活裏也常常因為與人無法溝通,而感到無力。
旁人的冷漠、社會的歧視,迫使聽障人羣想要逃離正常的世界。
他們寧願到學校裏面對性侵,也不願在社會面對他人的異樣眼光。
只有在學校裏,他們才不是異類,是正常人。
而在電影之外的現實,真相來得更加殘酷。
2010年學校在外界的壓力下才成立了不專業的調查小組。
經過調查發現,受害者年齡最小的不過小學二年級。
同時在調查中,完全忽視了輔導和隔離工作。
使得性侵事件在調查的過程中,仍然在繼續發生。
校長甚至還曾對家長説出一些非常離譜的話,諸如:
「乾脆將女兒嫁給對方(加害者)。」
「錯的是你們,是你們自己愛玩,行為不檢點。」
校方的全面失責,無疑讓整個學校淪為學生的地獄。
飾演貝貝爺爺的演員張嘉年(太保)説:
「希望這部片能讓大家多一點關懷與瞭解,並能用平視的眼光對待聾人朋友以及與我們不一樣的人。」
想要杜絕此類事件,離不開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不過,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這種不平等只存在於殘障人士中。
片中也多次暗示,不平等是相對存在的。
比如開頭污衊聽障少年的老人,在後面卻被一幫年輕人欺辱。
校園霸凌的小光,也長期受到變態老師的侵害。
聽人欺負聽障者,男生欺負女生,高年級欺負低年級,大人欺負兒童。
弱勢羣體受到傷害無處發聲,繼而將怨氣發泄到更弱勢的一方。
惡,就這樣不斷地蔓延下去。
所以,對弱勢羣體的尊重和保護,是每個人都應盡的一份力。
就像片中的王老師説的,聽人有義務幫助聽障者。
而大人也應承擔起保護孩子的責任。
這部由新人執導的《無聲》,雖然在製作上仍然存在不完美之處。
但能夠揮灑出這份勇氣,呼籲出這份擔當,已然令人佩服。
這正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最稀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