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渣界,對於數學這門學科同樣有自己的定義,什麼是數學?不會的就是數學。對於很多數學成績差的學生來講,數學就彷彿是一本無字天書,費盡了心力,終究是參不透其中的玄機。
我記得上初中時,有一次數學課上,有一道要證明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幾何題,我自作聰明地用量角器去量,然後寫上是直角!結果老師問我是怎麼證明這個結論的,我説我量的!老師當時無奈的表情,讓我意識到我和數學之間是真的有距離。
雖然我數學成績不好,但我依然像數學考過1分的馬雲馬老師一樣,非常敬畏數學。尤其是在從事了教育工作以後,接觸了很多數學方面的優秀教師,我經常向他們請教,希望我的孩子避免走上數學領域的學渣之路。我也總結出數學成績差的學生,多半有這3種表現,但願你家孩子沒有!
一、課堂上總跑神
其實自從小學三年級以後應用題出現,數學就不再是簡單的數數、背誦乘法口訣了。所以數學這門科目很容易出現三年級成績下滑的現象。而這些下滑的學生,他們大多有一個特點,就是上課總跑神,不能全神貫注地跟着老師的思維走。
而數學本身是一項邏輯思維非常縝密的學科,老師講題的時候算的不是答案,其實是一種解題的思路和方法,讓孩子學習到如何進行推理、證明最後得出結論。而這種邏輯縝密的學科,一旦上課跑神思路就跟不上了。有一個段子非常形象,説初二那年,我彎腰撿了支筆,從此再也沒聽懂過數學課。
二、不愛動腦子
數學學霸和學渣最明顯的區別是什麼?遇到一道題,學霸説:“這題多簡單,不就和我們上課學的題型是一樣的,公式和解題思路一套就得了”!學渣説:“哪裏一樣,從數字到字母,沒有一個一樣的地方”!
所以説數學成績差的孩子的第二個“特徵”,就是不愛動腦子,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也缺乏透過表象看到本質的邏輯思維。而這些能力又是學好數學的基本能力。
三、看到數學就頭疼
還有些孩子,也不是不努力,但就是看到數學就頭疼,整個身體都很抗拒。其實很可能是孩子有“數學創傷”。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Jo Boale曾經在演講中表示,如果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強迫他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和口訣,日後學習數學不止困難,還會感覺到焦慮。
如果孩子從小對數學有焦慮,看到數學就頭疼,自然數學成績越來越差。而反觀那些數學成績好的孩子,似乎能在數學的世界裏輕鬆找到樂趣。這很可能是在孩子數學敏感期的時候,孩子受到了正確的數學啓蒙,激發了對數學的興趣,同時啓蒙了數學的思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蒙台梭利的數學敏感期的概念中提到,2-6歲是兒童的數學敏感期,而5歲左右又是掌握數學概念,抽象運算,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時期。
由此可見,這個階段家長確實要給孩子進行數學啓蒙,但啓蒙方式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建議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