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伯温生前寫了本兵書,朱元璋害怕一生,費盡心思得到卻不明白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經典

中國古代戰爭頻發,尤其到了春秋時期,諸侯紛爭加劇,隨着戰爭次數的增多,有人就開始發揮聰明才智,從戰爭中總結經驗教訓,並以文字著作的形式記錄下來,加以利用,這就是所謂的兵法或兵書,我國最著名的兵法是春秋時期孫武所著《孫子兵法》,兵法中國古人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中國古人歷來都很重視。

元朝末年統治腐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各地起義不斷,在各路起義軍中,朱元璋異軍突起,他一個默默無聞的和尚、乞丐,竟能打敗張士誠、陳友諒等任,而且把元軍趕回北方,最終將其消滅,建立起統一的大明政權,不得不令人佩服,縱觀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朱元璋這般傳奇的人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朱元璋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如此偉大的成就,不是他一個人就可以實現的,俗話説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朱元璋眾多幫手中,能上戰場殺敵的勇士數不勝數,但僅靠勇猛的武將,得天下還是不可能,這就體現出謀臣的重要性,劉伯温則是毫無爭議的大明第一謀士。

劉伯温可不是一般人,相傳他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中國民間甚至説他是姜子牙、諸葛亮轉世,這些當然只是傳説,無疑只是人們在種種事蹟基礎上,對他的足智多謀加以神話,劉伯温雖説不是神仙,但他的智慧在當時無人能及,他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精通兵法。

劉伯温熟讀古人兵法,用兵有道,在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過程中,他還總結出一套更實用、更有作戰威力的兵法,並且在朱元璋得天下的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朱元璋將此書視為寶物,但畢竟是劉伯温所著之書,朱元璋雖有意得到,也不好直接開口,在劉伯温有生之年,朱元璋一直惦記,但並未得到,此書就是《百戰奇謀》。

朱元璋之所以想得到這本書,並非他有多需要,大明朝建立之初,最重要的任務是讓百姓休養生息,並不是用兵,與其説朱元璋想得到這本書,不如説他是想佔有,甚至是毀滅,我們都知道,朱元璋生性有些多疑,這樣一本奇書,倘若被別人得到,對大明朝的統治是一種威脅,只有拿在自己的手裏,他才會感覺到安全。

到了劉伯温病危之時,朱元璋這種擔心更加強烈,於是假借弔唁劉伯温,命胡惟庸前去探口風,但得到劉伯温兩個兒子劉璉、劉仲景的否定,據他們所説,其父並沒有將兵書留下,而是一把火燒掉,只給洪武皇帝留下了一封信和另一本名叫《郁離子》的書,胡惟庸將信將疑,但也沒有辦法,只得帶着這兩樣東西回去覆命。

朱元璋看到《郁離子》很是疑惑,再打開劉伯温給他留下的書信,明白了緣由,劉伯温在信中説《郁離子》其實就是兵書原稿,如今天下太平,已經用不着,所以此書獻給皇帝,對外則稱此書已毀。朱元璋打開《郁離子》,發現根本不是兵書,氣不打一處來,認為被劉伯温騙了,於是將此書丟在一邊,心中對兵書之事更為不安。

朱元璋後來又多次派胡惟庸前去查問劉家子孫,朱元璋甚至下令,以劉伯温為大明立下赫赫功勳為由,將劉伯温府邸建成墓園“誠意伯府”,還將劉伯温棺材打開,然後再重新“風光大葬”,實際上是對劉家府邸和劉伯温墳地來個翻天覆地的大搜查,最終依然是一無所獲,直至朱元璋去世。

至於兵書下落,劉伯温並沒有欺騙朱元璋,而是隱藏在《郁離子》的夾層中,朱元璋沒有發現,相傳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後,在明皇宮的雜物之中發現了那本書,無意間發現了這個秘密。劉伯温之所以不把兵書留給自己兒子,一是因為他們確實資質平平,學不到其中精髓,再之劉伯温生前就料到朱元璋會派人前來搜查,一旦查到,劉家子孫必有禍端。劉伯温保全了自家子孫,對大明也無二心,兵書已經上交,只可惜他們兩百多年都沒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