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奇蹟,是靠一分一秒累積起來的:3小時是他每天的睡眠時間,50多萬公里是他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的距離,6200米海拔是他攀登過的高度。”
同學們認真聆聽,不時舉手提問:“我們要怎麼做,如何成長為一顆紮根大地的種子?”
今天是開學日,中共一大紀念館針對青少年羣體,策劃“沐浴在黨的陽光下——向陽而生”主題活動,並於開學季重磅推出SEED大師課,讓孩子們從小立志“做一粒好種子”,在成長的“土壤”裏紮根萌芽,茁壯成長,開出向陽之花。
活動首講由鍾揚教授夫人,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曉豔教授開講。
鍾揚生前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長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他艱苦援藏16年,足跡遍佈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9月25日,鍾揚在赴內蒙古為民族幹部授課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年僅53歲。
但精神的火炬,照亮孩子心靈。
課程一開場,張曉豔就給孩子們呈現了一個小短片:從辣椒中取出的一顆“籽”,是如何經過時間汲取養分,又成長為一個辣椒的。“長成辣椒,可以供給其他生命,是一個利他又利己的行為,是生命的延續。生命我們可以説它是無價的,但是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是不是?我們怎麼樣在有限的生命裏,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鍾揚最開心的就是同跟小朋友一起交流,他總説自己起碼準備了100個故事在心裏,走到哪裏,他都能講出一大摞故事。所以我的今天來也是我覺得是至少要準備99個。”以鍾揚成長成才的人生經歷為主線,張曉豔結合故事,為孩子們生動講述了“一顆種子要怎樣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在張曉豔的講述中,鍾揚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研究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他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的重要貢獻,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用心盡力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初心使命,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科普志願服務的實際行動,以及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他的雙肩包的揹帶早就磨毛了,表面的織布好幾處都磨破了,那裏面裝着山山水水的跋涉,是他行走在祖國大地的最好見證。
活動現場,還邀請到復旦大學學生、復旦劇社成員朱爍和江婧亦演繹《種子天堂》話劇片段,再現鍾揚教授高原科考、人才培養、家庭温情等動人畫面。
上海市園南中學 七(6)班的敖樂章感觸很深,他説,作為一顆種子,它成長是離不開水、陽光還有一些其他養分。“這個種子就像我們,養分就是我們身邊的老師同學以及家長,所以我們生長不僅是需要漫長的時間,而且需要老師同學們的幫助,幫助我們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成人成才。”
現場出席首講的有上海市園南中學、上海康城學校、上海市市八初級中學的師生們,他們也是第一批報名參加“沐浴在黨的陽光下——向陽而生”主題活動的學校。
作者:王宛藝
圖片由中共一大紀念館提供
編輯:佔悦
責任編輯: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