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苦的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遭遇了一個痛苦的困境,即武器匱乏。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八路軍120師有9595名士兵,但只有5216支槍。到1939年,120個師的數量增加到50873人,槍的數量只有23714支。八路軍一半以上的士兵沒有槍,這是很常見的事。即使是帶槍的士兵,子彈也很難打。第129師的士兵每人只有22發子彈。這些困難也是當時八路軍的縮影。在許多革命電影中,八路軍戰士用木製子彈''騙日本鬼子''的情節是那個時代的生動寫照。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八路軍的武器有這麼幾個來源:
第一,國家政府的槍支彈藥供應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合作開始,缺少武器彈藥的八路軍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例如,1937年8月20日,國民政府補充了70萬發八路軍子彈、620發迫擊炮彈和15000枚手榴彈。太原戰役期間,閻錫山還為八路軍增加了一百萬發彈藥。武漢會戰期間,國民政府向八路軍增加了20多門火炮、200多挺機槍和300多噸炸藥。
然而,國民政府往往對''八路軍武器補充''持否定態度。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承諾的武器供應常常不到位,這是很常見的。各種理由扣留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做法。八路軍得到的裝備往往不到國民政府承諾的十分之一。即使是日本人也能清楚地看到形勢。根據日本情報來源:''(八路軍)一直在向老蔣申請提供物資,但老蔣似乎沒有提供什麼。''
第二,蘇聯的援助
除了國家政府提供的槍支彈藥,蘇聯還向八路軍一批提供彈藥援助:1937年12月,蘇聯向八路軍提供了15箱步槍和31箱子彈。1938年2月,蘇聯為多達51輛軍車提供了裝備。然而,由於老蔣的干預,蘇聯對八路軍的援助幾乎被切斷。到了1940年,莫洛托夫已經明確表示,''目前還沒有關於彈藥的承諾''。
第三,敵人手裏繳獲
可以説,這些''彈藥補充品'',無論是來自國家政府還是來自蘇聯,數量都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戰場的需要。八路軍的武器裝備仍然依靠繳獲。因此,在艱苦的抗日戰場上,八路軍戰士在每一場戰鬥中的重要任務就是奪取敵人的武器。到1945年,八路軍繳獲了455608支日本和偽軍步槍、7499挺機槍和1288門大炮。那個時候八路軍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30萬,在戰爭中從敵人手裏繳獲的武器裝備已經可以讓隊伍裏將近一多半的八路軍士兵,每人都配備上,這和以前的情況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這個數字看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它的背後是一個極其悲慘的犧牲。在抗日戰爭中,從日軍手中奪取武器比殺死日軍更困難。激烈戰鬥的日本士兵通常不允許八路軍輕易獲得武器,甚至''即使在失敗後也拒絕交出他們的槍''例如,在平型關戰役中,八路軍在殲滅成千上萬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傷亡600多人,但''僅支付不到100支完整的步槍''。
1941年,八路軍的後勤報告進一步得出結論,八路軍的大部分戰鬥中,繳獲的槍支彈藥往往不能補充損失和消耗。最好的情況是''有時剛好夠支付成本''。甚至''與日本侵略者作戰時,彈藥消耗極高,繳獲量較少''。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大多數''簡單的搶槍''場景都被誇大了。
單看這一幕,我們就能看到''敵人為我們製造''這句話背後的悲壯:每繳獲一枝槍,就有多少八路軍戰士悲慘地死去。
第四,自力更生
在抗日戰爭最拉鋸戰的相持階段,八路軍的軍事生產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它不僅有自己的''八一步槍'',而且還能生產無煙炸藥,結束了以前只生產黑色炸藥的''邊區造''的歷史。白生鐵燜火的新技術確保了八路軍的兵工廠即便是條件困難,也可以擁有足夠的鋼材來製造所需要的炮彈。結果,八路軍的軍事生產,就這樣在日本人的瘋狂掃蕩下,頑強地新生了軍隊。
在抗戰後期,八路軍的武器生產已經相當強悍。基地的兵工廠一個月可以生產炮彈,數量達到3萬多,已經是一個驚人的數目。抗日戰爭後半期,八路軍生產了4500多個榴彈發射器、近1000門迫擊炮、450萬枚手榴彈和780萬發子彈。這個看似普通的數字意味着對抗戰的支持是多麼重要。八路軍武器的歷史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歷史。多少辛酸,多少悲壯,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