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皇兵馬俑早已蜚聲中外,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美譽。其實,秦皇兵馬俑並非是我國最早出土的兵馬俑,比秦皇兵馬俑出土早十年,在咸陽市曾出土了一批漢代兵馬俑,共計有3000件,號稱“西漢三千兵馬俑”,是我國目前第二大兵馬俑羣。這個奇蹟是怎麼發現的呢?
時間倒回54年前,1965年8月24日,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鄉楊家灣村民在平整土地時,在距地面不到1米深處發現兩個陶馬和一個陶人。咸陽博物館聞訊後,立即派人進行了發掘清理,因這片位置距離楊家灣村北塬上,又稱作楊家灣漢墓。一共出土步兵俑1965件、騎兵俑583件以及樂俑、指揮俑等,總計約有兵馬“三千”之多,所以也叫“楊家灣三千兵馬俑”。
楊家灣的兵馬俑比徐州獅子王兵馬俑與秦皇兵馬俑的出土時間都要早十多年,是我國所發現的第一批龐大的兵馬俑羣。這批兵馬俑羣出土於11個叢葬坑中,其中步兵俑葬於大小不同五個墓坑裏,最大的兵俑坑南北長3米,東西寬1米,最深的2米,淺的不及1米。最多的埋葬了300多個俑,最少的有100多個俑。這些步兵俑一般分大小兩種,大的身高48.5釐米,小的身高44.5釐米。兵馬俑顏色有紅、黃、白多種顏色。
武士俑身披黑色鎧甲,有的揹負箭,一手握盾,一手持武器,神氣十足,頗顯威風。騎馬俑則葬在六個大小不同的坑裏,馬有大小兩種,大騎馬俑高58釐來,小騎馬俑高50釐米,馬首略仰起,嘴微張,鼻孔下部脹起,兩耳直豎,兩眼炯炯有神,似乎正在作戰前的準各或凱旋而歸。其形象生動傳神、渾厚有力,塑造洗煉明快,線條簡潔生動,是已往尚未發現過的。
楊家灣兵馬俑的墓主人是誰呢?此地曾被稱作周氏陂,據《舊圖經》載:“漢周勃冢在此,其子亞夫有功,遂賜此陂,故地以氏稱之。”但是周亞夫是在漢景帝時期,以“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的罪名餓死在監獄中的,死後隨葬兵馬俑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推測是兵馬俑的主人是周勃的可能性較大。
這批兵馬俑數量之多,品類之繁、陣營之龐大、氣勢之雄壯,實為漢代出土文物之罕見,是研究西漢軍制、兵陣構成和行軍作戰的寶貴實物資料。雖然漢兵馬俑的個頭不如秦兵馬俑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製作的,也沒有秦兵馬俑高大魁梧,但勝在更加寫意,造型和戰陣佈列上都有着獨到之處,大有壓倒一切敵人的雄壯氣勢,展現了大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昂揚剛健之風。
這批兵馬俑在成陽博物館的展出,在海內外引起轟動,吸引了各地遊人和外賓,給予很高的讚譽和評價。已故的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先生評價道:“楊家灣兵馬俑可與秦陵兵馬俑相媲美。”